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的信托是指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受益人的利益经营和管理财产,强调的是其所体现的经济法精神和商法精神的结合,即个人正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协调。但这种强调在现实中却被扭曲了,一方面过度强调信托融资的性质,而忽视其财产管理的性质,许多信托机构从非信托业务经营为主,并且某些专业信托业务,如信托存贷款业务,与银行的信贷业务没有区别;另一方面,某些信托机构又以"信托"之名自居,不接受国家对金融的监管,违章吸收存款并使用不正当手段使社会资金无序分流,违反利率政策规定,提高存货款利率,严  相似文献   

2.
冯晶 《山西财税》2006,(3):24-25
由于信托制度的引入和确立,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已成为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托制度的独特设计、信托业务的创新属性,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现就此分析其特点及难点,以寻求解决方法。一、信托业务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1、信托资产  相似文献   

3.
信托业务基本会计理论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托业“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 ,信托产品相继问世 ,建立健全信托业务会计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除《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四章“信托业务”以外 ,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系统的核算制度。本文从信托业务会计概念、信托业务会计目标、信托业务会计假设、信托业务会计要素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为科学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颖华 《时代金融》2013,(9):220+223
我国资管业务面临机遇,监管层不断对其"松绑"。尤其券商的资管部门更是有了发展创新业务的机会,在券商资管业务的转型中,传统的通道业务已经不能成为资管盈利的主要渠道,资管与信托的结合,是时下各券商资管部门开展金融创新的第一业务,但资管部门要重视并思考在发展信托业务时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完善资管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托业与房地产金融有着不解之缘。《信托法》实施以来,在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中房地产项目始终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国家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信托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信托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业务电子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对基层国库监管提出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库业务电子网络化给基层国库监管带来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业务电子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对基层国库监管提出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库业务电子网络化给基层国库监管带来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融衍生业务特点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进行了理性分析。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必要性和业务现状入手,从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角度提出了培育外部环境、加强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大量涌现。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动因与模式选择,并基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提出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按照业务属性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后,本文建议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难点与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从监管目标、监管原则和监管架构上着手设计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托事业恢复十年来,为繁荣经济,支持生产和利用外资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过去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托职能,深化金融改革,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树立专营思想,净化信托业务。目前,我国的金融信托业务带有较浓的银行业务色彩,没有真正突出信托的特点。这不仅不利于发挥信托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新型的金融工具,投资基金现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选择之一。文章认为,当今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与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在表外业务的迅速增长,为了在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先人一步,目前有的银行已将介入投资基金业务放在一定的战略地位来认识。文章分析了投资基金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托业务,以及商业银行介入投资基金业务的发展战略。文章提出商业银行介入投资基金业务主要有两大途径:作为投资基金的发行承销商和作为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并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脉络,研究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的本质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后监管时代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调控效果、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美联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同业业务融合后的监管经验,提出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发展定位不清晰、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制度下的监管差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困境。本文对信托业目前的发展障碍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我国信托制度及信托业发展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离岸金融是金融全球化和开放的产物,能有效促进金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为国际资金融通和国际债务结算提供便利,并推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涉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离岸金融业务也步入了全面推进时期,但与之对应的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相对缺乏.本文首先在综合分析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离岸业务的监管难点,其次在借鏊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业务监管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芳 《金融会计》2004,(1):21-22
信托业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而2002年1月1日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信托业务的描述又较少,造成了目前信托业务会计核算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制定统一的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当务之急。对于信托业这一特殊行业,在制定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时,我们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既考虑信托业务的特殊性,又兼顾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真正发挥《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对全国信托业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托作为一种灵活的筹资投资方式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金融、法律、财务等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论题。但是大部分学者或者注重公司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研究,或者注重个别信托业务具体实施方式的研究,对商业信托的理财理论研究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原则不规范。本文将商业信托理财单列出来,通过与公司理财的比较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信托业务中财务管理的理论问题,并且构建出信托理财的概念框架,为指导信托业务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期货业务将给我国的证券公司监管带来挑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监管对策:严把准入门槛,包括主体准入、产品准入;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出台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完善风控指标体系、重视防范法律风险、建立金融期货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做好风险处置的制度设计;完善监管架构和协作机制,包括尝试成立“金融期货业务监管专门小组”、更加重视跨市场联动监管、进一步发挥证券业协会协作监管作用、积极加入国际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18.
保险金信托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理财产品,结合保险和信托的制度优势,降低了投资风险,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渠道,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鉴于其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监管机构未跟进,操作模式尚未进行规范,致使投资者依然处于观望状态,给保险金信托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现有市场上的保险金信托进行法律解构,分析其相应的法律关系及法律风险,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可能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信托制度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的现代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制度的风险隔离机制,对于防范资金风险、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种良好的技术选择。如果受托人破产或受到别的侵害时,信托财产可以受到保护。在运用财产时,信托管理的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实现基金的安全。信托业务涉及多项业务领域,既可以对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也可以从事投资、融资、财产保管、处理债权等多方面业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在激活金融市场、促进金融产品横向交叉合作方面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在现行分业监管的法律环境下,银行如何依据我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利用信托制度进行业务拓展,如代理信托资金收付业务、信托资产托管、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对银行相关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塑和创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倪剑 《上海金融》2015,(1):49-53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近期设立的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处置业务的专门机构,其定位、股权结构、业务模式和监管制度安排与原有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市场化的积极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定位和运营机制,提出建立以合规监管为主、风险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并探索设立符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风险监管指标;充实、完善日常监管措施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