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皮影艺术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无论是其传统的表达形式还是其优美的造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本文通过追溯皮影的历史、皮影人的制作艺术表现形式、皮影人物景物造形特征等,分析概括了皮影戏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陇东皮影、山西皮影、唐山皮影的不同特点。通过对皮影戏研究为文化的传承付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阎承骏 《东北之窗》2011,(Z1):100-101
辽南民间一抹暗香清朝末年,金州副都统府派出衙门笔帖式(即现今的文书)阎传家,带人赴唐山一带学习皮影戏,并将唐山皮影戏一整套制作和表演艺术移植于金州,开创了辽南皮影的先河。当时,从唐山学艺归来的阎传家等人,每天就在金州副都统府衙门的院子里演练皮影戏,逢年过节还在这里为百姓演出。上世纪30年代,金州皮影此时已从金州城内传播到四周农村,当时的皮影艺人都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和三十里堡一带,金州皮影的第四代传人赵贵范、许莲凤、陈美芝现在居住在金州二十里堡赵家村。  相似文献   

3.
华县皮影产业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皮影源于中国,中国皮影源于西汉时期的关中,而关中皮影发祥在华山脚下东府华州(华县)的灯影。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曾经辉煌的华县皮影戏日渐式微,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阎姝宏 《东北之窗》2010,(12):66-68
皮影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亟须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皮影戏起于汉代,清朝时已十分流行,经过改造创新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如河北乐亭皮影、唐山皮影、河南罗山皮影、山西皮影等,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皮影戏植根于民间,受各地风情、方言、习俗、审美观点等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尤其是皮影音乐,更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对当地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和演变起到特殊的催化作用,辽南皮影音乐对与它同期存在或稍后于它而存在的辽宁地区其他音乐形式则产生了“温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皮影传奇     
澄波  张春雷 《东北之窗》2011,(12):56-57
6月11日,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62岁的宋国超在家中给皮影上色。他是复州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复州皮影戏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生态的辽南民间唱腔、音乐、影卷等见长。宋国超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爱学皮影的,心里就不免遗憾。  相似文献   

6.
尹生香 《中国西部》2016,(10):38-45
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7.
王光普 《西部人》2004,(3):36-37
千百年来,踽踽而行的皮影演唱艺人,牵引着亿万中国人心头的喜怒哀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乡之间的通衢大道、崎岖小路上,再也看不到“一驴驮“或“一担挑“的皮影戏队伍和背皮影戏箱的人群.鲜活生动的皮影戏,已逐渐凋零,传世皮影戏濒临灭绝之难!   ……  相似文献   

8.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9.
江浩 《走向世界》2010,(18):98-100
山东皮影戏第三代传人李兴堂老人的家坐落在济南经三路50号一个简陋杂乱的小院里。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镜框里镶的,箱子里、影集里装的全都是栩栩如生的皮影影人。面对它们,你会感到小屋内堆积着沉甸甸的皮影历史。  相似文献   

10.
甘肃皮影戏传入较晚,因与地方民俗相结合而更显地域特色,也被地方民众所热爱,其起源、发展过程、表演与剧目选择,都浅透出地方民众的生活习俗,但甘肃皮影戏在影视泛滥的当下,逐渐的走向衰退。近几年文化旅游发展快,皮影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尤其是与地方文化结合之后,更具有旅游价值。皮影要有新的发展路径,需把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与文化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只剩下几个皮影戏表演团,且多是政府为不让其消亡而保存下来的.剧团多数已经无真人演唱,演出时只能放录音.演员大多年事已高,后继无人.目前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像过去那样行走四方、到处演出的纯粹民间的皮影剧团已经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2.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古老的皮影戏有了新的表演形式。24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126米的“袖珍”演员,正紧张地在简易排练厅内排练节目,准备把皮影搬上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3.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古老的皮影戏有了新的表演形式。24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126米的“袖珍”演员,正紧张地在简易排练厅内排练节目,准备把皮影搬上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4.
胡学军 《宁波通讯》2013,(14):74-77
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有种"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她生长在古老的楚王故里——云梦。那乡土味浓厚得掉渣,却是"闪电般如魔术"的艺术,这就是皮影戏。穿越三百年的时光,从清中叶时期流传盛行于湖北云梦的皮影戏,是中国的"皮影艺术之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享誉海内外。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起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  相似文献   

15.
谁来拯救“皮影”——世界电影的始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祖宗给咱留下了一门老手艺--皮影。它古老而又神奇,却渐渐没落。 皮影戏,又叫"影戏"、 "灯影戏"、 "土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作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中国本土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皮影自汉代在陕西诞生以来已有  相似文献   

16.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09,(19):58-59
济南市群众艺术馆不大,坐落在巷间,门口的一块牌子也不起眼,匆匆掠一眼,差点错过,正像风雨飘摇的皮影现状.这里现在已经在文化部门的关怀下成立了"济南皮影传习所",而李家皮影的第三代传人--李兴时老人,就在这里继续研究皮影.  相似文献   

17.
望奎皮影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61-61
每当夜幕降临,望奎县皮影剧场和休闲广场锣鼓阵阵、胡琴悠扬,皮影艺人放开歌喉为群众献艺,笑声掌声交织在一起,气氛和谐,其乐融融,扮靓了小城。  相似文献   

18.
皮影人生     
梁思熔自学皮影雕刻,将剪纸与皮影结合起来,使人物造型更加细腻、逼真.他创作的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次获国家和省、市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他的作品中334件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他一生创作设计5800多件皮影,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纹饰严谨、精致,色彩富丽堂皇,远销英、法、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在"国际莱比锡博览会"上展演,被誉为"关中皮影大家".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20.
皮影戏发源于陕西、 山西、 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剧之一.与陕西、 甘肃一代的皮影高度约30~40厘米不同,每张腾冲皮影的高度基本都超过50厘米,大的甚至达到70~80厘米,因此腾冲皮影又有"大皮影"之称.与影视剧的"录播"相比,腾冲皮影戏并不依赖现成的剧本,而是需要大量的即兴发挥,完全是"现场直播",因此极为考验艺人的艺术功底,而且演出还是个透支体力的活,从这层角度看皮影演出又比拍影视剧难度更大些.腾冲未来皮影发展策略:正视传统艺术没落的现实,走产业化创新发展之路;抓住腾冲旅游发展机遇,实现皮影与旅游共生共进;加大腾冲皮影戏宣传推介,推动腾冲皮影"以点带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