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0%,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52%,而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1%。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已达24147亿美元,同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739.1亿美元,逆差高达92.6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量仅占全球总量约3%。[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韩国是亚洲经济发展先行者,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导致两国贸易结构和在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中韩两国贸易结构特点,分析发现:中韩双边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两国贸易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快,钢铁、机械制品等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两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两国优势产业如电子产品、钢铁制品和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用贸易贡献度和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指出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并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经贸发展、改善两国贸易依存不平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军亚 《北方经济》2007,(8):74-74,76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用贸易贡献度和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指出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并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经贸发展、改善两国贸易依存不平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2-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利用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中国当前FTA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参与FTA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少;中国参与FTA明显推动了中国出口,而对进口影响因伙伴国不同而有所差异;FTA成立时间越长,体现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越明显;FTA的贸易效应与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FTA伙伴国地理距离越近,贸易效应越明显。中国应选择经济互补性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国家缔结FTA,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地域范围,建立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日贸易发展迅速。据我国海关统计,1978年双边贸易额为50亿美元,而到1996年,已达600.6亿美元,是1978年的12倍,中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0.5%,日本已连续几年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从两国的经济实力来看,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  相似文献   

7.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公布的进出口统计资料,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为印尼第七大进出口市场及第八大贸易伙伴(以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印尼前七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及中国。1998年,印尼对台湾地区的出口额为17.21亿美元,从台湾地区的进口额为9.95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为27.16亿美元。印尼对台湾地区的出口额占印尼出口总额的3.52%,印尼从台湾地区的进口额占印尼进口总额的3.64%,印尼与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约占印尼贸易总额的3.56%。根据台湾地区有关方面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9日】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根据中国商务部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570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贸易顺差仍达185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1774.6亿美元的规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2008年4月与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大推动了中新两国的经贸合作,而且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签订FTA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运用巴拉萨模型对自贸区的开展给中新两国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中新自贸区的开展给新西兰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要大于给中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中国可利用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促进经贸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张淑杰 《理论观察》2008,(2):158-160
中国和韩国是重要经贸伙伴。2007年末,中韩两国的贸易额为1599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的32倍,预计2012年前将突破2000亿美元,韩国在华实际投资额累计超过207亿美元,投资项目60707件。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第一大进口对象国、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两国的经济贸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许多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中韩之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韩经贸关系及双边FTA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世界经济研究》2006,(4):47-51,46
2006年2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宣布,美国将与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这将对东亚的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影响。美国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目前的这种格局是因为中国与韩国贸易的发展超过了美国与韩国的贸易发展。美韩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两国间也有很多的贸易摩擦。通过签署FTA,建立自由贸易区能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对两国产生的是净福利效应。美国除了要实现经济上的利益外,还有其政治目的,FTA是美国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美国要借助FTA巩固与韩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抑制中国的影响。同时,美韩两国在通过FTA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2.
李仲海 《特区经济》1992,(12):42-43
<正> 多年来,中韩双边经济贸易是假道香港的非直接贸易,或为韩国—台湾—香港—大陆的迂迴贸易。70年代末双方贸易额不足7000万美元。1985年达11.61亿美元,增长近60倍。1991年增长到5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中方出口33.95亿美元,进口23.17亿美元,中方顺差10.78亿美元。随着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加深,1991年1月和4月,韩国和中国分别在北京、汉城建立了民间贸易办事处。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其贸易额占韩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额的80%。1991年12月,《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关于贸易的协定》正式签署,规定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给予对方以最惠国待遇。此后,双方经济贸易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综观中韩贸易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以下特征: 第一,双方经贸产品结构不合理。中方出口主要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韩国以重化工产品、轻工产品为主,属典型的垂直分工补性贸易关系。第二,中韩经贸关系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较深,贸易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韩建交20年来,经济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贸易贡献度指数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韩国的依赖度,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要高于进口依赖。分析中韩产业间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对华优势产业占中韩总贸易额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国优势产业所占的比重,中韩经济合作依然是以垂直互补关系为主,这不仅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是因为韩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主导着中韩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应该继续深化双边和区域性合作,一方面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加快自贸区建设等方式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开发合作,打造新的合作亮点和增长点,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正>2001~2005年,中美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长27.4%,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5年,美对华出口48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58%,但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仍超过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一、贸易额变动 2009年1—6月份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为362.3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衰退36.2%,占台湾同期对外贸易总额22.4%,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2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衰退35.9%,占台湾出口总额29.4%,比重较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0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衰退36.8%,占台湾进口总额14%,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15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衰退35.3%。  相似文献   

16.
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涂澄 《北方经济》2006,(6):76-77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涂澄 《北方经济》2006,(12):76-77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韩国FDI从"成本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型,本文选取1992~2011年韩国对华FDI数据与中韩贸易数据,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要调整合作思路,促进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和贸易,促成中韩FTA,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下文简称“技术壁垒”),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技术标准低,出口到韩国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受技术壁垒影响较大,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因此,需要两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或者削减两国之间存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两国贸易发展和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韩国是近邻,过去几十年,由于二战后人为造成朝鲜半岛的分治,使两国处于隔绝状态。随着形势的变化,80年代以来,中韩两国经贸交往有所发展。双边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8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12.9亿美元,五年间增长近六倍,年平均增长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