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现代经济中,知识等新生产要素已取代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而居于主导地位,在这个假设条件下,借助横向产业理论模型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香港经济的优势在于横向产业中的研发产业元素与营销产业元素。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工业北移对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香港所产生的正效应,即优势要素整合后的产业升级效应、工业北移后的工业收益增加效应和人才素质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2.
产业组织结构是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态以及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动态组合方式。而产业组织政策则是促进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政策体系。研究产业组织结构并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组织政策,实现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业组织结构主要是指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的陆续出台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机遇和政府这几个方面评价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开辟了新市场,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并派生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因此,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它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宁家纺”日前喜获“浙江区域名牌”,这是浙江省海宁市继经编产业、皮革产业之后获得的第三块“浙江区域名牌”。至此,海宁市经编、皮革、家纺三大支柱产业已全部创建出“浙江区域名牌”。截至2011年12月,全市累计使用“区域名牌标志”企业已达59家,区域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经编、皮革、家纺是海宁三大传统产业。近年来,海宁市将培育创建区域名牌作为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三大块状优势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产业特征,以质量提升为手段,以平台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徐永良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08-113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指众多企业围绕一类产品的产业链在相对集中的地域上集聚,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一种产业组织创新。各种企业按照产业的关联程度集中在一起,可以享受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市场、共享优越的生产要素,获得多方面的聚集经济效应。针对全球快速发展区域出现新的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说明了优化区域产业投资结构的理论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合理安排区域产业投资结构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该体系从效益、科技进步、社会综合等三个投资结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11个指标,反映区域产业投资结构。然后,在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下,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方法,构建了一种区域产业投资结构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AHP综合评价模型来运用该体系的程序和方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以河北省的投资结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轻纺城有着良好的轻工产业、尤其是纺织产业的基础,随着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优势逐步释放殆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传统生产要素短缺导致的矛盾日益加大,严重制约了传统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纺织产业不仅是柯桥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时尚创意产业,正是柯桥传统产业在行业发展疲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突围之路.时尚化并不意味着摒弃已有的传统产业,恰恰是通过改造升级原有传统优势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与完全竞争模型的描述根本不同,现实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利润差距在企业内质性假设条件下,无论是新古典经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还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产业分析方法,都把企业的利润归结为外在的市场结构因素,而动态地看,现实企业是异质的,它表现为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差异。作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关键性要素,核心知识和能力是非竞争性的,难以模仿和替代。它构成了企业长期利润或竞争优势真正基础。在企业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优势是内生性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内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及30个省份2004~2015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5 年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产业结构的恶化主要缘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走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协同,但也有部分省份两者水平极不匹配,如内蒙古、四川、安徽等;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从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态势,总体呈现三个群集,北京、上海处于第一群集,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处于第二群集,余下省份属于第三群集。据此,建议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落后产能。  相似文献   

12.
制度环境作为约束区际互动的因素对于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构建了空间溢出影响产业演化的路径体系,探索制度环境导致空间溢出产业间非均衡性的作用机制,以剖析制度影响区际经济关联的微观基础。基于中国地级地区4位数制造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间会通过“水平关联”“技术关联”与“投入产出关联”三条路径实现空间溢出,但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较差的制度环境会削弱溢出效应。制度环境通过信任机制影响区际互动,对于不同溢出路径具有差异性的调节作用。技术关联和投入产出关联溢出依赖于企业间的密切互动,显著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水平关联溢出并不一定依赖于企业间互动,受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较弱。高技术复杂度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具有密切技术相关性和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间协同机制,因而要求优越的制度环境支持,由此,在制度环境影响下,空间溢出在不同技术复杂度的产业间表现出非均衡性。本文结论暗含“产业促进政策悖论”:致力于促进本地发展的政策很可能因为扭曲制度环境反而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中国推进转型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需要降低区际经济互动的交易成本,设计和建设规则透明、信息畅通、政策公平的正式制度是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它的直接效应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关系、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越来越难以准确地揭示现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其经济解释作用大大削弱。为适应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依据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用产业进化的观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创造性解构,提出了分别以精神产品、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创意产业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处于产业体系的中心位置。最后,对产业演变趋势做了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产业链特性认识不清,产业链的研究总是处于夹缝之中,依附于产业或企业的研究。正如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一样,产业链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殊产业组织。它的结构也不是通常的产业纵向关联形式,而是类似“玻尔原子”结构式的企业关联状态。这种特性和结构就决定了产业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整合产业链,完成产业创新和实现产业价值。解决的主要思路就是根据产业链的“波粒二象性”来调控产业链间的企业关系,促进产业链条的优化。特别是在企业之间形成“量子纠缠”.推动“量子跃迁”。“量子纠缠”是为了无形“隐性知识”在产业链条中的“隐性传输”.“量子跃迁”是为了有形“中间产品”在产业链条间的“显性传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2《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深化改革开放与工业经济发展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与工业企业竞争力,制度转型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发展,工业化中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在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围绕工业化、新兴产业发展、工业企业创新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西南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同构程度,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文章利用克鲁格曼指数和区位熵衡量了20个制造业2002~2014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间专业化水平与地区间一体化水平偏低,且13年来无明显提高;各省市存在较严重的产业同构但有缓解趋势;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和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较缺乏。基于分析,提出了加快实现行政区经济向市场化区域经济转变,建立健全区域产业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强化西南地区协同产业定位,加快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和重工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主导优势产业裂变或内涵式转型升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建立了基于双前沿面的网络 DEA-Malmquist 指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 2013~2014 年,2014~2015 年中国 35 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期间内,研发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生产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二者共同决定的。从系统整体来看,中国绝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正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对传统技术和高技术进行选择,是关系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西方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和西方产业技术向中国的扩散,是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各类产业(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技术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使得其附加价值趋向降低;而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垄断利润)倾向则将长期保持。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产业链的分解以及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中国在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也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技术同传统产业的结合,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得高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买技术、换技术、学技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要力争有所突破,也要做到量力而行。尤其是要通过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关联与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从横向产品关联、纵向产业关联以及国内外市场关联三个方面分析了能源工业内部的产业关联及其对能源价格体制、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能源产品是替代关系时,某一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其他能源行业也获得涨价的收益:对某种能源价格进行控制,可能会引起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当能源产品是互补关系时,无论是上游垄断还是下游垄断,都会影响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加快竞争性产业走向垄断的速度,并使政府的价格管制处于被动。能源工业的对外开放是第三种产业联系形式,它促进我国能源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但是产品市场融合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只会提高能源工业的生产集中度.而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能源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要整体推进.协调进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东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产业集群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集群的就业弹性较低。因此应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加快产业集群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大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