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题组 《南方经济》2005,(12):18-20
珠江三角洲土地行政执法曾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未能幸免在新时期中面临土地违法事件层出不穷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土地行政法治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执法者的各级基层政府带头违法的基础上,对土地行政法治改良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地方官员合谋与土地违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方官员在层出不穷的土地违法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次利用1999~2007年省级层面的土地违法案件样本,分析地方官员合谋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地方政府官员合谋参与土地违法时,平均而言,涉案的土地面积增加30%以上,涉案的耕地面积增加50%以上,查出的案件数量下降15%以上。这意味着,由地方政府官员合谋参与的土地违法案件更隐蔽、更难查处,影响更大,对耕地保护的负面影响也就更为严重。本文的发现具有稳健性,增进了人们对如何治理土地违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土地使用的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主要成因是政府的有关部门管理不善,执法不力,土地违法信息不畅通,长效管理机制疲软,特别是责任机制不到位等。加强土地的长效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五大机制:一是土地管理责任机制,二是违法土地信息机制,三是土地违法快速执行机制,四是部门联动机制,五是土地使用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严格土地管理,把紧土地闸门,中央对此三令五申,为什么有的地方仍旧违法乱占滥用土地?关键是有的地方政府“严”字停留在了嘴上,“紧”字做了表面文章,实际土地监管中却是外紧内松。上紧下松,对违法占地、用地者姑息迁就,甚至支持纵容,违法者自然有恃无恐。  相似文献   

5.
增强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在我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现有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党和国家加大对土地尤其是农用地保护力度的背景下,个别人或小团体为牟私利,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破坏农用地、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未批先占农用地等土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各级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督察机构拥有对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权,应如何依法采取措施,确保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调查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关键在于做到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日前表示,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布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标志着土地违法问责制制度设计、程序设计已经完成,意味着土地违法问责制正式启动。他说,实施土地违法问责制,需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省级人民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土地,给予农民集体和个人一定补偿的法律制度.土地征收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土地转化成城市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如若不能妥善安置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应当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土地违法管理.  相似文献   

8.
杨涛 《科学决策》2006,(6):41-41
不久前,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指出:当前土地违法反弹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形势相当严峻,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违法占地问题突出,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新京报》4月16日)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改革与违法:来自中国土地违法案件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可以减少寻租空间,从而降低腐败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我国国有土地出让所经历的市场化改革,为验证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方式会对违法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面积构成正向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和拍卖出让方式则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分地区的比较显示,东部地区的土地违法案件受市场化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然,这可能源于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违法占用土地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执法监察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规范管理秩序,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职责.文章结合长沙市近年来土地违法及查处情况,剖析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和预防措施,对全国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江南 《特区经济》2012,(7):200-203
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有法律缺失,主要表现为: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无法抵御非法征收、非法批准征收土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清、土地征收前提条件界定不清等缺失。针对这些法律缺失,我们应重构土地征收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完善追究行政机关违法批准征收责任的机制、建立非公共利益需要建设项目用地的市场化供应机制,从而有效地保护城市化中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月以后,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滥征耕地,大肆圈地的势头得到遏制。但违规征地没有止息,耕地仍在减少,形势不容乐观,仍须从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特区经济》2007,(3):164-166
近年来,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我国失地农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反思了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然后给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吴强 《特区经济》2008,228(1):169-170
中央政府通过调控土地使用,以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政策频繁出台,地方政府却因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与中央政府博弈,致使土地违法严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很好到位。调控土地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效果不佳,非法用地没从根本上扭转,房价则上涨得更快。据此,应改革与完善土地转让制度实行土地年租制,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Land dispute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risk to social stability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is paper uses provincial data on illegal land uses during the period 1999–2010 as a proxy for the intensity of land conflic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jurisdictional land confli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I growth rate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illegal land use when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We thus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regional competition for FDI, as shaped by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tends to raise conflicts over lan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强化中国城乡土地权利:整体性法律框架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中国土地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权利。应加强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权利,消除农民在法律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加强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通过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法律与政策框架,规范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条件、程序、利益分配及产权。改善征地程序和补偿结果,在减少征地给个人和社区带来的困难同时,提高征地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城市土地使用权及其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城市地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仲素梅  武博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6-108
苏南工业化、城市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成为制约苏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于苏南土地资源利用的态势,分析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为苏南摆脱资源困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找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土地法律,加强土地制度建设;严格贯彻执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调整非农建设用地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宁夏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成绩及问题,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征地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性、建立农地收益增长机制和加大对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