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基于我国11个沿海地区建立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选取了四个子系统水平,即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环境承载力以及海洋科技力量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18个可直接量化的指标.通过数据搜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11个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综合排名,以及各主成分得分排名,分析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环保指标和数据为基础,并归纳总结我国环保产业相关文献的指标数据,从环保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各区域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评价各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国外产业发展历史经验,提出我国区域差异的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海洋捕捞产业动态生产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捕捞生产效率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合规模经济理论对考察对象的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捕捞产业的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经济效率低下是综合效率低下的主因;各考察对象之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考察期内Malmqusit生产效率指数的变动结果是降低的,降低的原因主要来自技术变动率的下降。最后,本文对比了数据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认为海洋捕捞统计数据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沿海地区也一直位居前列。论文利用ECM模型和VAR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与区域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终获得以下结论:长三角海洋产业发展与区域宏观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发生短期波动主要是由短期区域海洋产业增加值变动和前一期区域三次产业增加值偏离长期均衡关系造成的;从短期来看,长三角地区宏观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与其海洋产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与其区域宏观经济的增长。基于已有研究结论,结合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评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29个二级指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进入了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通过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系统研究,从生态效益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效益水平三个方面分别建立评价指标子系统,最后通过各子系统的整合得出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指出实际运用该体系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方法,本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差异非常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进而根据产业发展的状况,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分为四类,并针对不同的类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家庄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步伐的迈进,各大专业市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新建和发展,簇群现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从波特的产业簇群模型、我国学者金培等对于竞争力的研究等理论方面给出石家庄地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然后从石家庄地区产业簇群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进而运用比较法分析近几年全国和石家庄部分工业产业数值,结合2014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给出结论:石家庄主要工业产业簇群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竞争力还亟须提高;最后我们从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石家庄地区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产业规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指标分析,构建城市旅游发展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相应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数据;再结合2005年湖北17个省辖市、县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和层次聚类,得出三个层级的旅游中心地.通过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提出经营三个旅游中心地、构建三大旅游区的资源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策略,以推动湖北省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