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工业遗产旅游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带来了契机,并且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促进了工业遗产保护。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海州矿山公园开发建设为例,重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投资主体的构成,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传统工业衰退过程中,在工业遗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目前,中国关于工业遗产旅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的总结及开发模式的探讨等方面,而关于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工业遗产资源的特征,构建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部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4,(11):102-105
江西境内长期以来进行矿产开采留下来的矿业遗产有着重要的科考价值价值,旅游开发不失为保护和继承这些矿业遗产的可行办法。各种矿业遗产资源禀赋不同,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有必要进行价值评价。本文在对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及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四层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并利用yaahp软件进行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和各矿业遗产地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矿业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价值,旅游效益和开发条件有待提升。在11个矿业遗迹中中,德兴古矿遗址旅游资源禀赋最高,最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庆华 《价值工程》2011,30(29):126-127
宝鸡市作为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通过对宝鸡市近现代工业企业的现状分析,根据其独有的特点,认为在当前国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期的大好机遇下,宝鸡市开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遗产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总结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得出具有宝鸡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为其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研究河北省纺织工业遗产现状及再利用价值。目前,河北省纺织工业遗存的保护状况堪忧,仅存八路军一二九师毛巾厂旧址1处。在积极保护和整体保护原则下,涌泉画院进驻一二九师毛巾厂旧址,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推动和革命精神传承中,涌泉画院实现了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的多元价值。将当代社会元素融入纺织工业遗产,能有效促进纺织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遗产与城市中的个体文物相比,单体文物价值不突出、同质且分散,但因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呈现,而独具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基点,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揭示乡村遗产的三个突出特征,即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以及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提出乡村遗产具有的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作为一项独特的文化遗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株洲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株洲市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东北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东北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探讨了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的各个环节,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大连工业遗产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为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遗产面临本体认知、保护方式、公众参与三方面困境.遗产区域作为新兴遗产保护理念,在提高遗产价值认知、合理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具有综合效益,有利于解决工业遗产时间连续性模糊和空间完整性破碎问题.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例,通过探讨工业遗产资源保护、遗产区域生态修复、遗产游憩系统构建和遗产管理维护体系四个方面,意在探索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基于Gronroos价值理论和HERITQUAL遗产地服务质量模型所构建的遗产旅游评价模型体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对杭州工业遗产旅游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杭州市工业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选取拱宸桥中国刀剪剑、伞和扇博物馆为案例地,通过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基于Gronroos价值理论和HERITQUAL遗产地服务质量模型所构建的遗产旅游评价模型体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对杭州工业遗产旅游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杭州市工业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选取拱宸桥中国刀剪剑、伞和扇博物馆为案例地,通过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记录城市发展脉络的工业遗产在许多地方被提上保护议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目光投向工业遗产大省河北,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和涵义,分析了河北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北实际,探讨了四种切实可行的开发模式,以期推进工业遗产旅游在燕赵大地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价值工程》2013,32(1):304-305
目前,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具有巨大的工业遗产资源和优势,有效开发再利用这些特色工业遗产资源,寻找和塑造新时代群众文化生活品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缺乏系统的文化创意,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根植于工业遗产的群众文化产业品牌包装的营销推广。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旅游、展览等盈利模式,改变政府投入大,利润回馈点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是工业遗产资源比较丰富、改造再生效果较好的城市,特别是在再生项目的景观效果方面。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包括西港花园、玻璃博物馆等在内的秦皇岛市主要的工业遗产再生项目的景观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意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具有公共性。然而,遗产也是一种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遗产经济对遗产公共性的侵蚀严重威胁着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传承。我国已成为了遗产大国,有效地保护和管理遗产地是我国遗产事业的重要工作,而如何维护遗产的公共性正日益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首先从遗产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对遗产公共性的来源、内涵和表征进行了梳理分析;然后,对遗产经济侵蚀遗产公共性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对遗产经济与公共性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初步提出了维护遗产公共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利用工业遗产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现状及对沈阳工业遗产建立创意产业园的必要性、可行性的研究,提出沈阳工业遗产建立创意产业园的相关建议对策,以促进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通的大发展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传统的交通线路逐渐废弃,交通遗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此外,在"申遗"背景下,一批交通线路已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交通遗产的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对交通遗产的概念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遗产研究对旅游的意义,并以滇越铁路为例,论述了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基础及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滇越铁路交通遗产旅游开发的构想:实施联合开发、制定统一规划;建设旅游城市、培育精品景区;强化创意策划、设计体验产品;重视体验营销、加强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方兴未艾,由于过度商业开发、旅游同质化和无序竞争,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亟待整合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快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并举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遗产廊道理论发端于美国,表现为一种区域化的文化景观保护战略方法,对于完善现今我国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借鉴这一理论方法,聚焦陪都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对抗战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研究,划定不同的遗产聚落,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宜性分析的思路探究适宜抗战遗产廊道走向的带状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现有城市路网的遗产休闲游览建议性线路,希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将散点式的山城抗战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与文化彰显,为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素平  王晓洋 《价值工程》2019,38(25):38-39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州的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州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资源有效整合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创意性和体验性不够、社区参与度有限等问题。文章试图从乡村全域文化资源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优化等方面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