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正江  李颜 《科技和产业》2009,9(1):12-15,40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乡村旅游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种呼声。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长期封闭,经济落后,但黎苗文化及其原生环境却独具特色,在这一地区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十分必要和可行。文章首先提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定位——黎苗文化生态,然后进行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骏  邱仁富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68-171,193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源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征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需要和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正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方位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在凸显乡村特质的同时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文化活动、传媒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探讨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新时期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的基础.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更加关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多维性,推动农村多样性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文章通过对西藏拉萨地区的农村群众文化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分析探究了西藏地区民俗文化与民族观教育的现状,以期对将来促进西藏地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关键在于保护民族地区农民的发展权.民族地区农民的发展权必须实行倾斜保护,做到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四者的协调统一,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在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翟长江 《理论观察》2012,(1):142-14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发展对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校园,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的特征、功能入手,以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途径做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人们通过某种决定性的方式,把各种相容的或异质的,甚至是乖离的文化要素综合成一个相互适应,和谐一致的文化模式.如何通过自觉的文化整合,创造出一种多元并存、功能协调的海南新文化,并塑出这一文化的主体——具有自主意识,理性精神和开放心态的现代海南人,这是我们当前遇到的一个问题.一、文化价值的凸显——海南古代文化的整合黎族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创造了丰富的黎族文化.海南汉族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从大陆  相似文献   

9.
张梦迪 《改革与开放》2016,(16):111-113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孝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探究,以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处理民族地区问题时能更好地运用中国传统孝文化,去其糟粕,将孝文化的思想精髓用于实践,使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更富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越发达,人们就越容易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理论、生产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推动整个经济的向前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济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重要推动力.青海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落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存在消极文化现象等问题,因此,研究青海农村地区的情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确保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而带来的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的新农保推行具有其特殊的经济、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文章试从政策宣传、财政支持、政策监督和制度完善等方面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新农保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是农村地区产业振兴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青藏地区是我国民族与边疆属性并存的复合地区,健康发展青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发展青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维护地方和谐稳定、促进各民族团结一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位于海南省中部翡翠城通什市北面的牙蓄岭半山腰上,是一个以收藏、陈列和研究海南黎族、苗族和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目前省内开放最早的省级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筹建于1981年7月,峻工于1985年12月,1986年10月1日正式开馆.本馆前称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洲民族博物馆”.1987年海南建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洲撤销后,改称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分析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发展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清朝开发海南宝岛“开路为首”。为了开辟海南民族地区道路,张之洞等制定了详尽的“开路”规划,冯子材督催各道府官员各司其责,绅团、兵勇、土黎合力开辟,终于顺利完成了艰巨的开路任务,开通了海南岛民族地区的道路,大大改善了海南民族地区交通极其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种植业布局不合理问题,其原因复杂,影响极大.为了推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程度严重,大量自然村消失,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村落,民族村落的减少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促进了对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的保护,从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特色村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了鄂伦春族民族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张亚东  春拉 《北方经济》2014,(11):30-31
正近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两大要求分别着眼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问题,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矛盾张力异常巨大。相关专家指出,尽管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快速、大范围加以推进。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制订周全的文化保护措施。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普遍不高,推进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19.
新疆目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特征表现为: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对策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根基;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以现代文化引领,解决多元文化共存共荣问题,提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力量;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理论观察》2011,(4):173-17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边疆农村地区成为国家神经的末梢。边疆农村地区多有偏僻路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相对落后的特点.随着农村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其信息渠道不畅、信息利用不多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研究和解决边疆农村地区档案信息闭塞和档案信息传递路障的问题,就成为了档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