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历史上的理财思想和赋税制度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财政史》课堂理应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在《中国财政史》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致使该课堂难以发挥其传承中华文明阵地的作用,因此,财经类院校有必要对《中国财政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走笔财政史通观古与今———兼评新版《中国财政史》●郭洁中国的国家财政与奴隶制社会伴生而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间历经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今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成为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经济稳定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财政在唐史乃至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30年代,鞠清远先生独辟蹊径,写成《唐代财政史》,其拓荒之功不可没。其后有特威切特博士(D,C,Twichett)的《唐朝的财政》(《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Tang Dynasty》,1963)和蔡次薛先生《隋唐五代财政史》(1989)相继问世。近读陈明光博士的《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9月版),是唐代财政史领域的可喜收获。陈著以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唐代近300年历史的财政,一改过去国内外论著只是分门别类地在赋税、仓廪、漕运、专卖等方面探讨的做法,而是综合地研究唐朝财政问题,揭示有唐一代财政体系各个侧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唐代财政史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相似文献   

4.
由席龙飞同志著作、湖北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国造船史》,是一部图文并茂、学术性与可读性俱强的专业史学力作。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水运和造船大国,“凡舟古名百千,今亦百千,”而且富有中华文明特色。但在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造船领域的史料只是散见于一些史书和杂著里面,明清时期才有若干专著,通史性的造船史则一直阙如。  相似文献   

5.
<正>《文明》以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为己任,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展示世界文明多样性为目标,用中国人的视角关注精彩人文世界。作为一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水准的综合性创新视觉人文杂志,《文明》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名牌。为了适应本刊事业的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征集广告代理公司,分行业代理本刊广告业务,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文明》以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为己任,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展示世界文明多样性为目标,用中国人的视角关注精彩人文世界。作为一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水准的综合性创新视觉人文杂志,《文明》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名牌。为了适应本刊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征集广告代理公司,分行业代理本刊广告业务,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7.
邓端本编著的《广州港史》(古代部分)及程浩编著的《广州港史》(近代部分)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广州港史》共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现代部分尚在组织编写之中),是由中国航海学会暨中国航海史研究会发起和组织编写的《中国水运史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广州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的重要港口,也是世界上闻名的历史古港。《广州港史》古代和近代部分,包括了自秦汉时期广州古港的形成至1949年中  相似文献   

8.
正财政与农业、工商业都密切相关,涉及范围广泛,而且宋代财政制度变动频繁,财权分割细碎,财政来源庞杂,使宋代财政史的系统研究成为异常繁难的工程。迄今,宋代财政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财政史的专门著作中,曾我部静雄《宋代财政史》主要探讨了役法、月桩钱、和买绢、身丁钱等财政收入相关的若干专题,宫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货币理论史》(上册)(贵州省金融学会组编、叶世昌编著,以下简称《理论史》)对此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书除了在史料搜集、体例安排和写作风格上具有特色外,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古代重要货币思潮、著作、人物和特有货币概念的分析中.《理论史》作者对中国古代有没有货币数量论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曾有学者把《管子》书中的有关论述称为货币数量论,《理论史》则明确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萧清教授新著《中国货币金融史简编》,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共分10章,附表37个,附图l8幅,计16万字。作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货币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书就是作者有关中国货币史方面的一部专著。此书从资料运用,研究方法,乃至得  相似文献   

11.
比较财政研究中的开拓与创新──评张馨教授的《财政·计划·市场》一书孙开中国与西方国家财政理论和体制上的差异,一直是我国财政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财政理论与实践中的有益成分并为我所用,便更成为一项亟待完成...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9日,由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和绵阳市财政局联合承办的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年会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3.
财政学课程不仅是高等财经院校财政专业的主干课程,而且对其他许多财经类专业来说也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尤其是1987年国家教委把财政学列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11门核心课程之一后,它的地位和影响便显得愈加突出起来,成为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经济理论课。这样,编写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就成为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本文拟结合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财政学教材的发展、现状、特点、缺陷,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及教材编写中的若干难点问题略叙管见,也可以算作是参与财政学教科书建设争鸣中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4.
移民史是我们了解社会结构膻变的重要线索和基本课题。“离开了移民史就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史”(《中国移民史}),卷一页75,以下书名略)。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移民史研究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视角,使我们能够透过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看到隐藏在此之后的深层结构,从而揭示出历史的内在逻辑及其自我展开的过程。在当代史学研究的重点由官方转向民间的历程中,移民史更因其基础性、“人民性”而备受关注。近些年来,中国移民史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区域性的专题研究已达到了相当深度,其成果也受到学界…  相似文献   

15.
典当业是借贷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往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典当制度的历史,对于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刘秋根同志《中国典当制度史》一书的出版,正适应了学术界的这一迫切需要。刘秋根同志的这部专著有许多特点,这里先说两点。其一是他的这部专著是在他长期的、大量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之前,刘秋根同志对先秦至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的高利贷资本问题作过专题研究,发表过十多篇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又进而对我国古代、近代的典当业作系统研究,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传承中华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关于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赓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明理论,根植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文明的理论探索,立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以坚守中华文明的民族性、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本原则。新时代要从强化中华文明理论阐释力、激活中华文明内涵生命力、深化中华文明形象传播力、提升中华文明价值影响力等方面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无锡市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无锡市社会科学界与上海、苏州等市社会科学界正在共同组织编撰一部总结和反映太湖流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综合性通史——《中国太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80万字),并邀请我国第一流的史学专家、学者参加具体编撰。它是全面系统地总结太湖流域历史,发展太湖周边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5,(4):15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学校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面向全国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启动"送《文明》进校园"公益募捐活动。《文明》是全世界青年学生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启动大型公益募捐活动,通过向大中小学图书馆,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赠阅《文明》杂志的方式,为那些渴望了解世界文明、中华文明的青年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眼界,让《文明》成为青年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中国、实现梦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除了万里长城之外,没有哪一项人工工程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没有哪一项工程像大运河那样时间久远,没有哪一项工程像大运河那样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于大运河的研究,自其开凿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可是集大成之作尚数《中国大运河史》。《中国大运河  相似文献   

20.
研究《20世纪中国财经史》的几点意见许毅这次是工作座谈会。开这样一个会,是为了研究中国近一百来年的历史情况,找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为实现2000年的奋斗目标作努力,不是无的放矢。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总结过去,认识今天,预测未来。社会主义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