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制定和颁发,是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奖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革新。为确保《方案》的贯彻落实,除应重新修订预算法、国库条例及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制定国库收入、支出、退库等管理办法外,国库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1年起,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这一改革,将会使国库管理的人员增多,工作量加大,费用增加,本拟就通过国库存款计息带动收费来解决费用的问题,谈一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国库资金流动性管理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改革国库资金管理体制,实行流动性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郝进  慕彩兰 《山西金融》2002,(11):55-55
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国库改革也在积极探索和进行之中。借鉴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财政部门所有资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开户进行管理的经验,笔认为,为了防止预算资金分散流失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在我国有必要建立“国库单一帐户”,即财政部门的预算内和预算外存款均应存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办理。可以说,这是国库改革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全面、准确、及时地预测国库现金流量,保持国库现金流量的均衡,满足财政支付的需要,使政府财政管理活动的现金需求最小,收益最大,已经成为实现国库现金管理目标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要性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应当说,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已初步形成。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使财政性资金的收支都能够在账户体系内运行,为预算执行管理、监控和信息反馈提供了机制保障,为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库现金提供了手段。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深化和完善的任务依然很重。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国债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三者有机一体、相互促进。其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国库现金管理和国债管理的基础,国债管理为国库现金管理运作创造了灵活的机制,国库现金管理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特征。继续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大量、滚动发行短期国债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1年财政部开始进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开始对国库存款计付利息。自此,国库现金管理被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例,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围绕其对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保障国家预算的正常运行曾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现行国库管理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国库已无法对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使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第二,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第三,收入执行中征管不严格,财政收入流失严重;第四,支出执行资金分散拨付,各种问题时有发生;第五、容易诱发腐败现象,改革现行的国库管理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国库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必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快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海南省实施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本从此次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初步成果与收获、存在问题与建议展开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18日至19日,财政部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在成都市召开了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大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力度,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预算执行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经理国库,组织和管理国库工作,是国家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监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大国库监管力度,使国库工作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充分地发挥国库职能作用,以适应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国库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伟才  徐成功 《理财》2004,(1):24-25
针对国库管理中存在的诸如分散设立账户、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国务院于2001年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进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库资金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林 《中国金融》2005,(19):42-43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重要的职能,国库工作在中央银行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清算与核算体系发生变化,国库业务范围扩展,工作量越来越大,国库资金风险点增加,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工作更为复杂。适应新形势变化,切实加强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当前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于2001年开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确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中心、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资金拨付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而2015年新修订的《预算法》颁布施行明确提出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这不仅明确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同时也赋予了国库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责.所以打破现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构建真正"国库单一账户"新模式,成为《预算法》贯彻执行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国库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减轻了国库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国库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国库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库业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基层国库内控管理制度的缺陷 (一)缺少统一的内控组织管理制度。国库处于操作一线,要接受上级行国库会计核算、统计分析、国债管理、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业务领导,同时要接受纪检、内审、办公室、科技4个专业的业务监督,这种多头分散交叉的指导容易形成指导真空和口径的不统一,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使基层会计国库经办人员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非税收入征缴方式的变化以及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的不断推广,国库会计核算的内容、流程和处理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库管理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库监管也面临着更加坚巨的任务。如何提高对新业务的监管水平,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库新业务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试提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改变了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资金缴库和拨付的国库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分配秩序,加强财政管理监督,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改革主要内容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收入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均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相应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认真落实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再谱国库工作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华 《中国金融》2001,(7):43-44,57
国务院第 95次总理办公会议 ,批准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酝酿多年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是各级国库干部几年来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1995年以来 ,人民银行国库局一直将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作为关系国库发展和开拓业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做了大量工作。曾先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代表团进行过多次会谈 ,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组织了 10期国库改革国际研讨会和国外考察 ,研究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问题 ;组织人员深入国家部委、商业银行和省分库 ,就改革后国库资金清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