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及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要求。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在法律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突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性的进步和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已深入人心。本文从分析两大治国方略的形成入手,论述了两大治国方略的理论内涵,并初步探讨了将这两大治国方略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求教于广大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 ,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而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无疑是这一基本方略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分析我国法制发展的规律,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法制思想,对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了法治不可没有道德伦理支持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制定该方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对人类近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积极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特别是法治文明成果 ,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特别是要确立公仆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增强道德义务感。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治化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大多时候视制度于不顾,部门管理者往往仅凭个人的意志行事.搭便车、政府规制俘虏、滥用职权、相互推诿形成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良路径依赖.要改变这种不良的路径依赖,必须转变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即由人治的监管方式向制度规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核心,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实现全社会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要求做到执政党依法执政,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控制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培育和建立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认为有形的法治建设已取得明显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保证了社会发展各方面“有法可依”,但无形的法治机制推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继而提出当前中国社会需要良法之治,既要有良法,又要有忠于法律、熟悉法律的执法队伍,还要有严明的违法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思想史和政治实践历史中,道德对法治的支持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中西政治实 践中道德的地位具有明显差异,但道德支持贯穿于人类政治实践始终;道德的支持方式对于各自的时代与国情来说 既是合理的又是合适的;道德的支持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教育法制和教育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教育法制和教育法治这两对概念进行对比辨析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并提出要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力争全面实现教育法治的目标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历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后,当代国际市场经济注重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向劳动要效益,民主与法治因此构成当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计划经济衍生的既得利益阶层阻碍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束缚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应有活力,这是中国多年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走低的基本原因.民主与法治是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入的基本力量,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必须积极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混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杠杆定理更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文章指出将杠杆平衡公式写成质量比等于线段比,线段比就等于温差比、含湿量差比和焓差比,便于计算。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行政法治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刚性法律约束与强制的作用,还要积极探索不具有行政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协力等柔性行政,以拓展刚柔相济的行政法治新视野,树立刚柔相济的行政法治理念以及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推进信患公开的进程中,在理念、实践、立法上体现出先进性的特点,但是在实施中却存在落后性障碍,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先进制度作用的发挥,推进法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