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伴而行。科技与奥运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届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而且缔造了一种永远铭刻在人类进步史上的灿烂文明,推动人类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奥运的百年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融入奥运的历史。随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新区》2007,(1):104-105
“促进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的之一,北京申办奥运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曾向全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筹办理念被全世界人民认可和期待。现在让我们走进正在筹备中的北京奥运,从以下几项奥运设施中,感受一下环保科技产品将会给全世界人民一个怎样的绿色奥运。  相似文献   

3.
2001年 7月 13日,从莫斯科传来喜讯:国际奥委会经过投票宣布,北京为 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  北京沸腾了 !  神州大地沸腾了 !  全国人民为之而欢呼 !  这是中国人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愿望 !现在,举办奥运的梦想终于可以成为现实,奥运的火炬将在神州大地燃起,奥运的旗帜将在中国的大地上飘扬。   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其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其意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体育竞技。几经沧桑,奥运会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史上独特的社会现象,并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环境、美学、建筑、新…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于5月20日-25日在北京举办。本届科博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与科技创新”,它是展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令人振奋的应用成果的一个窗口,是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前,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科技、经济交流合作盛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08,(8):F0002-F0002
“科技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在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创新方案和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北京向世界完美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采用了历届奥运会最复杂的技术系统,应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地面升降舞台、焰火、地面LED系统、指挥系统、通信系统等,甚至连航天材料也运用到了开幕式上。本刊特荟萃一组图片,以展示高科技助力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夺目风采。  相似文献   

6.
金汕 《首都经济》2007,(10):82-83
在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时.北京响亮地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三大理念中.北京最具优势的就是“人文奥运”……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2008,(1):3-3
随着2008年新年钟声敲响,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越走越近了。在这决胜奥运之年,举全市之力向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盛会,这是2008年在更高起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任务,也是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必然要求。本期我们采写的一组特稿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在谈到2008年工作的基本考虑时.都重点强调要做好奥运的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8.
7年前,中国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并对世界作出庄严的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面对“绿色奥运”,北京奥申委更是向世界作出7项具体绿化美化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赵阳 《魅力中国》2011,(5):362-362
“北京在中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引人注目的理念。在这三个具有创意的理念中,“人文奥运”成了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个理念,但“人文奥运”的地位和作用却是具有不可否认的重大意义。“人文奥运”不仅能够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也最有可能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所以,“人文奥运”所涉及到的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04,(12M):66-66
近日,北京奥组委副主席王伟在“2004年北京科技与奥运高层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筹备奥运会3年来.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奥科委、奥组委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奥运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举办一届高水平奥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民营科技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已成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统计资料表明,1992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仅25979家,年技工贸总收入297亿元,实现利润33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而到2001年底,全国民营科技企业计入统计的已达100950家,技工贸总收入18471.39亿元,实现利润1074.3亿元,上交税金1015.5…  相似文献   

12.
从1988年上海第一家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以来,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大致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的初创期;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期。到目前为止,上海有24家企业孵化器,其中5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44.4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825家,技工贸收入35.76亿元。从上表可知,1998年以来,孵化面积、孵化企业数和利税总额年均增长率高达76%,就业人数、技工贸收入总额年均增长96%,累计毕业企业数年均增长176%。根据国家科技部的统计,截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1年8月至11月期间,江泽民同志对民营科技企业做了三次极其重要的论述,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科技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政府和职能机构及社会各个方面也要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民营科技…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3月 5日3月 2日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在科技部会议室召开 2 0 0 0年第一次执行常务理事会 ,中心议题是讨论 1 999年的工作总结和 2 0 0 0年的工作计划。会议由谢绍明理事长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正副理事长、执行常务理事、常务理事、正副秘书长及有关人员。中办调研室原  相似文献   

15.
实现科技及其产业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了财政经费以外,金融货币资本能否有效利用影响极大。自1984年起步,科技部门和银行系统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银行贷款渠道,贷款规模已由当时的5000万元,发展到每年上百亿元,现在全国科技类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6900亿元。科技系统的星火、火炬、成果转化、军转民等计划和国家高新区建设都是在金融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的。但是近几年来,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够理想,宏观表现是:科技中小型企业贷款困难,而银行又有大量资金贷不出去,一定意义上已经形成了科…  相似文献   

16.
5月30日上午,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大兴民营科技促进会、大兴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科博会民营科技企业家大兴恳谈会”在大兴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著名民营企业家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分享机遇。黄维荣副区长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说,大兴区委、区政府一向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大兴的发展,下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软环境。大兴成为北京郊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目前全区已有民营科技企业500多家,出现了像三元基因、伟豪铝业、统一润滑油、星牌台球、希玛…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生物医药高科技孵化器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医科大学共同于1997年7月建立的生物医药科技实体,主要从事基因工程产品、新基因功能研究及生化药品、天然药物的技术开发与转让。孵化器采取政府支持、依托院校、企业运作的形式,由北京北医联合生物工程公司具体动作,是北京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韬 《科技和产业》2005,5(5):22-25
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问题也比以往更加复杂和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特点,提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圳高新区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高新区(前身为深圳科技工业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本文概括论述了其15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分析了其发展中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超竞争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超竞争”的特点。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超竞争研究的最新成果,联系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实践,对超竞争产生的动因、超竞争所需求的全新竞争理念以及超竞争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所应实施的竞争策略等问题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