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2007,(8X):68-73
七月已过,全国400多万刚刚跨出校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职场。面对这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企业一方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心存不安。在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解决户口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新员工的录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期邀请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张驰先生为大家详细解析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8X):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七月已过,全国400多万刚刚跨出校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职场。面对这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企业一方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心存不安。在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解决户口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新员工的录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期邀请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张驰先生为大家详细解析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16):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难道应届毕业生真的不值一用?显然不是!像IBM、宝洁、微软、联想等无数知名企业都在校园招聘中持续地加大投入,一些中小企业也更多地走进了校园,这些都印证了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的重要来源。然而,"8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不少企业深感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应届毕业生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呢?  相似文献   

5.
莫曦 《人力资源》2009,(24):55-57
职业发展遭遇尴尬 某IT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发现人才流失较大,很多从社会招聘的人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要求,便会流失.因此,企业决定自己培养人才,从大学引进应届大学生数名,期望通过培养,将他们逐渐充实到企业各个需要的岗位上去.Lily便是前年企业引进的那批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名.  相似文献   

6.
尹翔 《价值工程》2014,(6):149-151
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引进的常规方式之一,90后应届毕业生势必成为企业未来年轻人才的主导军。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特点,浅谈90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工作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在适用范围上,应该主要是大、中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或拥有一年左右工作经验的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为什么选择这类人群呢?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刚刚走上社会,社会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单纯,这类人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开发与引导。而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企业的文化、观念,形成较普遍的价值认同。作为企业来说也应该给他们机会,  相似文献   

8.
求职者视角下平面招聘广告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春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和长春市人才市场求职者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目前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求职者两大类求职人员对平面招聘广告内容的重视程度,总结了平面招聘广告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为企业招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就业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多招聘会,我公司吸纳制药专业的高校优秀人才25人,为我公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针对社会保险缴纳满一年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申报中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此举极大地缓解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过程中的困难。在县就业部门的积极鼓励与支持下,我公司计划在2022年吸纳应届毕业生30人,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保驾护航。"丽珠集团(宁夏)制药有限公司的招聘专员孙文轩面对平罗县惠企政策的支持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资讯     
05年大学生就业薪资相差4倍属正常中国人才热线披露了2005年最新职场展望调查报告,根据职场专家的详细剖析,由于入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2005年的职场将充满更多机遇。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两级分化将更加明显,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差4倍将是正常范围。中国人才热线专家指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起点薪资也将基本保持稳定。一般企业给予应届本科生的月薪仍然将在1BOO元至2000元的范围之间。但另一方面,企业对于高端学生的争夺依然激烈,高端应届生的起点薪资也可拿到5000元至6000元左右。专家建议毕业生应适当尝试新的择业渠道,以更开放的态度实现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11.
彭小明 《人力资源》2009,(18):30-33
最近几年来,校园招聘越来越成为各家企业网罗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很多企业加大了对校园招聘工作的投入.但是,面对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一些企业的招聘经理、主管们却有着重重困惑:现在的"80后"学生,聪明是聪明,但多数还是浮躁了些,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怎样才能辨别出那些真正实在、符合我们组织要求的、有潜力的可造之才呢?对企业来说,招聘大学生人才就是储备具有培养价值的、可塑性强的人才,这么多看似差不多的"白纸",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我们拿到的都品质优良呢?  相似文献   

12.
用人所长     
<正>无论如何,招人也好,用人也好,都必须充分考虑用人所长,把适当的人用到适合的岗位上,使之各尽其才我工作过的所有企业,无一例外都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都表示:人才不足和员工素质不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那么,怎样招纳到高素质的人才呢?我分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个方面谈述。应届毕业生,除了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外语、财务)外,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都远远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也有许多的书本知识在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52个省市区.5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今年外出务工者的月工资平均预期达到1100元;与此相对应的是,众多调查数据表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预期连年下跌。已降至1000元。 新华社消息:近日,在福州人民会堂举办的一场针对农民工的大型招聘会上。200多家企业提供了十万个岗位。但在招聘现场,少见农民工的身影,更多的却是大中专毕业生。“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人,学历并不重要,熟练的农民工比大中专学生更好用。”面对大量“屈就”而来的大学生。福州一家鞋厂的招聘人员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招聘信息是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失业人员求职需收集和利用的。现时劳动力及人才市场、校园内,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各种媒体,招聘信息铺天盖地,但其中有不少是垃圾信息,不仅对求职无用,而且还浪费了求职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被贻误真正的就业机遇。如有的应届毕业生按照招聘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今年68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加盟,自2007年至今,已经有大约2976万人的85后大学毕业生步人职场,成为企业中的一员。85后乃至90后成为一家企业的员工主体,已经或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果你有了与他们一样的思考,你的管理之道就会更新换代了。  相似文献   

16.
帮助个人寻找在职场中的定位,现在盖洛普有了更科学的工具。它不仅具备对个人优势的识别功能,也能够帮助职场人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幸运地找到了工作,但你的职业发展速度似乎不像你希望的那么快,怎么办?如果,你已经是一个职场人士,努力的付出却回报甚少,得不到是司的赏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被称为“‘00后’求职元年”,各行业迎来了首批“00后”应届毕业生,受疫情等外界因素影响,这一届毕业生就业也显得尤为艰难。在我们的印象中,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总有一些相似的青涩和不知所措,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青年仿佛显得不太一样。某种程度上,他们比外界对于职场新人的印象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即便是经验丰富的HR们对此也有些意外。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企图从他们的视角和感受中探寻职场中“00后”的真实画像。拒绝被“画饼”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周女士是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HRD(人力资源总监),目前“00后”在她所在的公司里大多还是实习生的身份,但因为传媒广告行业的特性,公司很重视对年轻人的吸纳,新鲜血液的注入对于一家生产内容为业务核心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整个团队需要一些更加有力的支持来稳定。于是,一方面突破白己的局限性,从外国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又担心引进之后人才不能跟随企业成长。所以,人才招聘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招聘职业经理人,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上一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的脚步声,宝洁、摩托罗拉、IBM等知名企业又站在了新一届校园招聘的起跑线上,甚至早已通过大学生实习计划提前冲进了校园。然而,有些企业却对应届毕业生避而远之,理由是他们"没经验"、"不好管",也有的中小企业认为"校园招聘是大企业的事,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员招聘是组织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获取某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急需的紧缺人才来说,人员招聘更有着特殊意义。如何能招聘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又能尽可能地减少招聘成本,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部门考虑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很多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企业急需用人的时候,却常常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