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优化西部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之攀升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量阈值。  相似文献   

2.
《商》2016,(8)
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于西部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污染排放增加和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果。为此,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控制污染产业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其是否有效遏制我国环境污染的扩散值得我们讨论。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挥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充分借鉴东部地区开发区发展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先污染再整治”的老路,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引擎,是当前西部地区开发区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何文彬 《中国市场》2010,(22):100-102
东部产业转移为西部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投资拉动效应显著。但突击建设可能导致西部污染产业的复制重建,而且还很可能承接东部"三高"转移产业,西部本就发展不足的"绿色信贷"在产业承接中面临挑战,如"三高产业"的信贷投放、绿色信贷在西部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形成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具体操作层面缺乏可行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文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转移西部农村劳动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是西部2.85亿农业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就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收入、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蕾 《商场现代化》2006,(26):225-227
本文通过对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分析了我国现今应该采用的发展战略以及培养西部内部增长极的必要性。同时得出一个结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最有效的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必须正视目前产业转移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集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损人利己"效应;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国际间横向对比发现凡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都同样存在雾霾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产能过剩加剧了污染.对于东部而言,交通拥堵以及来自邻近地区的影响是其高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染的治理需要联防联控,而在东部地区,打破省域行政界限实现市级层面的联合防控则更为有效.短期看,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劣质能源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布局规划至关重要;而长期看,发展清洁能源相关技术则更具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因污染外部性的大小而异。本文通过对外部性不同的污染分别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转移与水污染的关系为N型曲线,与气污染的关系为正的线性关系,与固体废弃物的关系为倒N型关系,就目前所处的阶段看,产业转移与外部性大的污染为正相关关系,与外部性小的污染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福松  杜劲 《商业时代》2012,(9):135-136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金融危机下,国内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以西部省份四川为例,对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产业转移背景下,只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县域金融深化,才能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而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产业投资动力有所减弱,中国产业转移的主流仍然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实行自主性和阶梯性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过程中,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本土物流先天薄弱,与转移而来的外部产业协同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文章对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物流协同性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入境旅游流递进扩散转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是旅游大省,是接待入境旅游重要的口岸之一。广东省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有不计其数的向西部12省区转移,这种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转移密度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入境旅游流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向西部各省区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冀源溪  李锦宏 《商》2012,(10):176-176
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使西部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使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有着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西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的“转轨”阶段,因此技术转移过程必然是政府干预下的“自觉”转移,与市场资源配置下的“自然”转移的结合。文章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出发,在技术转移方与接受方的博弈和成本分析中,讨论如何合理有效的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区域模型,分析我国产业集聚中心位于东部的现状,以及从该模型中得到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聚经济的一些思考。应通过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改善西部交通运输条件,实现产业集聚的转移,加快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张玉 《商场现代化》2008,(3):187-188
出口加工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在当前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发展西部出口加工区对引导出口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为西部地区发展因地制宜的加工贸易开拓更广泛的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西部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转移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东部地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需要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承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而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梳理产业转移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天水市产业承接和产业选择的因素,助推天水市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全球进入第五轮产业转移阶段,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中国西部地区通过开放、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FDI向西部地区集聚。分析了西部地区承载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和成本优势,从产业规模、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描述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选择承接产业、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园区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19.
东部产业转移为西部产业升级和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机遇。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在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只有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夯实适应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破除电力、水资源的瓶颈约束。优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养高技能的西部产业人才,才能保障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结合泛珠三角洲经济圈崛起的背景,分析了泛珠区域合作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可能性,指出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良好发展机遇,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外溢的资金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生的增长方式,从而促成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