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四川物价》2009,(8):29-29
阅读:《东方早报》不久前刊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的文章说,7月3日,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深圳市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农民工”的第二代现已成年,他们在就业时会选择留在深圳,因此,“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尽管学界和媒体对此多有讨论,但在政府官员中,据我了解,王荣还是第一个公开指出农民工二代将促成“农民工”概念消亡的。能够看到这个问题、承认这一社会现状需要重视,已经代表了官员的执政水平有了进步。因此,我要为王荣的新“农民工”观叫好,毕竟正视问题是解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两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到自己家乡创业,不仅正在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肯定,而且正在形成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并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新农村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首个专门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窗口,日前在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设立。该窗口将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多项就业服务,内容包括:求职登记、进场应聘、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招工备案等服务。农民工身份的认定,省内的需提供农村户口薄或身份证,及求职登记表,省外的需同时提供暂住证。农民工的求职登记表经核对确认,盖上“农民工免费”方章,即可享受以上免费服务。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收集的省内外对农民工的需求信息,将在该服务窗口统一发布。  相似文献   

4.
《四川物价》2010,(3):36-37
阅读:《南方日报》不久前发表唐钧的文章说,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人户城镇工作的意见》后,惠州市政府专门为优秀农民工准备60个入户名额,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本省优秀农民工“打死”都不肯入户。“优秀农民工”李玉平的话发人深省:“谁不喜欢城市呀,但舍不得老家的地,没有地,户口有什么用?”李玉平的话证实我们的一个判断,“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民来说并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王丽兰 《商业科技》2010,(32):124-125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然而2009年6月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分析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得出:经济发展使农民工就业不仅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实际收入水平过低使部分珠三角农民工流向其他就业渠道,在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需求上升时导致“民工荒”现象。要应对“民工荒”,珠三角必须实现从依靠低廉劳动力到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珠三角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07,(4):26-27
据《市场报》报道: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不久前汇集推出{2007浙江就业报告——农民工问题研究》,“80后”的农民工,是这次调查中一个特别被关注的群体。该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从“80后”这代农民工子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成为与父辈相区别的城里人了。但在另一方面,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学业不精,缺乏受高等教育机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娇惯,没有父辈的吃苦忍耐精神,看不上低收入的体力活,又没有机会找到高收入工作。“80后”农民工,由于不满现状而到处“漂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或农民工二代,他们曾是“留守儿童”,他们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的父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印证了这条鸿沟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甚至最终选择了自杀。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8.
尹一妍 《浙商》2007,(1):30-30
事件:中国笫一家农民工服务门户——”新农门”网站运行近一年,尽管收入不到万元,却获得了千余万元的风险投资。据杭州”新农门”网首席执行官肖克文介绍,目前”新农门“注册个体会员数量已达20万,企业会员5万,达成合作意向的培训机构有1万多家,掌握技工人数在100万左右。截至目前,该网站已经成功地为近2万农民工找到了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资讯     
《中国供销商情》2006,(7):51-52
上海:10项措施提升建筑业农民工待遇;山东:莱阳20万农村劳动力成“农业工人”;陕西:70万农户订制“电子农务”短信;贵州:年内将有5万农民工进入医保体系;河南:鹤壁等7个县市将取消农业户口……  相似文献   

10.
《WTO经济导刊》2008,(5):74-74
2008年4月30日,由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发起的“百事明天”农民工子女助学计划,在北京市蒲公英中学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百事中国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分步骤、分地区地为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提供教育资助,并以此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人生开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只有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7,(6):39-39
省招商局、省公安厅: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便利服务的要求,异地代办二代身份证的工作在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进行试点后,外出务工人员反映良好。经省政府同意,增加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为异地办理“二代证”的试点单位。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供销商情》2006,(12):51-51
从黑龙江省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大庆市日前出台农民工参加医疗保硷稚工伤保险的”双保险“政策,在大庆打工的农民工无论是否有本地户口部将逐步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政策规定,到2008年底,大庆市所有农民工都将能享受到“双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4.
争鸣     
《中国市场》2006,(6):6-7
郭田勇:中小企业尚难进入短期融资券市场;余丰慧: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成彪:“黄金周”后应考核“优秀旅游城市”:党国英:让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城市住下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一直有一种社会现象在不断地重复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初,被城市里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盲流”,到后来城市里、过节时车站里拥挤的“民工潮”,再到如今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6.
9000多万农民工,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外的第“四农”。他们行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参加两会的代表呼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不应仅仅是城市的“过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在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耗竭,这无疑为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契机。面对许多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维权门槛难以跨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高度,让“共享”成为新型劳资关系的风向标,从政府干预、农民工参政议政、“激活”工会、发展职业教育四方面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是“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是对在城镇中工作和生活.具有农业户口的外未劳动力的统称.或者是指在城市鱿业的农村流动人口,尤其指正规就业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郑功成指出农民工至少可以分成三大块:一块是已经市民化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面已经工作多年,也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他们的生活风险和工作风险实际上跟市民没有太大的差别了,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第二块,即还是农民的农民工,就是农闲的时候出来打工,大部分时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谢红 《致富天地》2005,(5):14-15
2004年3月9日、3月10日,郭昌盛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新闻夜话》:1号文件在农村——农民工专题访问中当了嘉宾;同年10月21日,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以“劳动者权利之在城市”为题,对郭昌盛进行了长达近1小时的专访。面对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郭昌盛,作为中国1.2亿农民工中的一员,他真实地讲述了自己在长达10年的打工生涯中那悲苦的心路里程: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解决”三农“、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经济社会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开拓了一条新路,但由于当前国家财政挟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原因等做了详细地分析,找出了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困境,并从政府和农民等两方面提出了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