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反思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证监会对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本文选取了改革前和改革后新股发行的样本,对改革前后的发行市盈率、中签率和新股抑价幅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预定的成效,但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却未能解决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面临巨大变革,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看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本对世界主要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论述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演变的进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新股发行方面仍然存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文章对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和上市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发行中各主体责任、探索新股发行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春生 《金卡工程》2010,14(10):227-227
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出现了高价、高市盈率以及超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累计投标询价发行定价方式、实行存量发行、促进再融资(再发行)的市场化、加大发审透明度和完善保荐制度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2010年沪深两市新上市250余支股票中有50余支新股出现破发,占总发行股票数量的20%左右,可见,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新股发行中采用的上市保荐制、询价制及新股发售机制都存在着弊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制约新股发行市场的发展,所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推进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股发行:三轮改革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10):57-58
高市盈率、破发、业绩变脸、高管套现……新股发行链条上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受关注且最核心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开展了三轮,方向是不断市场化。目前连续三轮的新股发行改革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上市公司分红制度。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提出:“继续深化新股发行改革,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郭树清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股一级市场高市盈率形成的系统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股首发市盈率高及其在二级市场初期暴涨而后暴跌的现象,本文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新股发行体系下所形成的新股发行交易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新股上市时有几种力量促使噪声交易自身繁殖的正反馈循环,使初期股票价格形成特殊的运行形态.由于存在初期二级市场的新股炒作的盈利模式,形成了二级市场内部及一二级市场中存在的多重正反馈的现象,造成了股市的不稳定.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11月30日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目前已有52家企业获得发行批文,48家企业完成发行上市.总体来看,本轮新股发行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三高”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及新股上市交易遭爆炒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数据     
《证券导刊》2011,(21):9-9
新股发行市盈率降至28倍 5月新股中签率蹿升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掀起了新股高价发行“去泡沫化”的浪潮,尤其是随着大盘持续调整,价值回归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从年初的73倍,到6月以来的28.57倍,新股发行市盈率在不列半年时间内“连降三级”。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5月,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升币7.82%。  相似文献   

13.
4月末推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措施"泻火"效果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5月14日、5月15日共发行6只新股,其中3只执行新规。3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5.95倍、25.08倍和22.81倍,大幅低于最近一个月30.48倍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浙江美大是证监会4月底发布的《关于进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开始由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这一转变在当时被看作是一次重要的变革,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一阵春风。然而,在它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比如高市盈率、恶炒新股、"壳资源",而且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吸引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在北京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指出了核准制的弊端,并提出注册制改革的相关建议,对新股发行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亮 《新理财》2010,(6):38-39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新股发行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之后,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无疑值得相关企业CFO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券商应对新股发行承销风险,应当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策略,密切关注发行政策的调整和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变化,做好拟上市公司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银行家》2012,(5)
新一轮IPO改革正式开始 证监会于4月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剑锋直指新股发行的“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及“炒新”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股暴涨暴跌,其表现是在新股上市日遭爆炒和在新股发行之前就遭爆炒,高市盈率发行,其根本原因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脱节,为此,新股上市日应设置涨跌幅,将两个市场联系起来,可抑制新股暴涨暴跌,有效抑制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稳定股市。  相似文献   

19.
丁度 《金融纵横》2011,(9):33-36
2010年以来,我国新股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的情况频繁发生,舆论界对新股破发是否是常态持有相反的意见。本文以2010年至今的83只破发股票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破发是市场自发的、对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进行调整和消化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破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且能够说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4,(9):126-127
控制发行价格、发行频率等制度限令,直接增加了新股的稀缺性。由于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水平,以往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环节高价现象,已经演变为次新股上市后的非理性炒作。 在A股市场,不少股民乐于听“故事”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而“打新”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话题。历经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的演绎,伴随市场内外愈发激烈的质疑,夹杂着投资者羡幕嫉妒恨的矛盾心情,“新股不败”的故事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直至走向神坛,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