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田禾 《开发研究》1987,(3):63-63
阎赞尧、丰子贵在《雁北地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认为:农业科技服务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当注意抓好以下几点:1.进一步抓紧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技术服务的面较狭窄,服务质量低。收费标准过高.要抓紧改革。把服务体系由单项服务转变为多项综合服务;由单层次独家服务转变为多层次、多形式服务;由有偿低质服务转变为无偿和低偿的高质量服务.形成以县技术服务中心为中枢,以乡镇技术服务站为骨干,以村技术指导组为基础,以科技示范户为“桥梁”的四级社会化技术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丁习跃 《魅力中国》2014,(19):46-4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服务对于乡镇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建立和完善乡镇科教服务体系,对于巩固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支撑。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以来,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得到一定的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乡镇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继而论述了完善乡镇科技服务工作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大荔模式的内涵以及大荔模式建设现状,探索了大荔模式运行机制: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了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科技零距离为农服务的一种农业综合服务新型模式。"大荔模式"把政府、企业、专家和农民相结合,把科技服务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困和忧,找到了一条多赢路子。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提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和总体框架,是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对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对完善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肖 《乡镇经济》2001,(10):47-47,46
“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更多农户”。这是2000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关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2012年新春伊始成为农业发展领域的热议话题。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对农业科技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中,也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工作要求,并就该项工作提出了以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建设、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科技发展水平等为重点的具体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强度和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获取渠道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为导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县级以下农业科技机构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宁波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基础,应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进一步理清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思路,同时针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大力引进、有效培养、高效使用等措施,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激励机制,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障碍;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加速重大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沛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为开局之年启动沛县"十一五"规划,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讲服务体系还不算健全,存在较多问题,需研究解决。为此,对沛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做深入的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全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沛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现状1.全县农口服务体系现状目前,全县共有镇级农技推广机构45个,其中农技站15个,兽医站15个,多服站15个,共有镇级农技推广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一、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 1、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缺乏转化、推广途径和手段。科学技术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只有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干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陕西省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并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三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开展农村远程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开展陕西省农业科技“110”示范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知识信息服务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集成资源、共建共享、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机制、突出特色为主线,通过平台实施,实现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建成一个技术手段先进,服务优质,信息提供及时、便捷,哈、维、汉等多语互动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州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海西州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是在原有比较零散的基础上,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现在,基本上形成了围绕农业、牧业和其它行业为中心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德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体农业服务体系和私人农业服务体系。公司+农场、公司+农户以及合作供销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种形式。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成功发展,尤其是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分权型组织组成,通过立法和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政府在服务体系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和服务形式与美、德十分相似,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却有一定差异,美国和德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验对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定义与意义入手,探析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服务行为与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农村科技服务行为的开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新型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的科技特派员所具有的服务行为以及能力进行分析和掌握。文章首先针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进行了理念概述,然后研究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农村服务的能力,最后提出了科技特派员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与措施。希望能够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服务行为与体系建设的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扩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暴露出了深层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黄守宏 《当代陕西》2008,(11):11-12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机构是依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新阶段我们党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作出的重要决策,抓住了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必将有效地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思  周晓涛 《魅力中国》2013,(17):361-361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论文时崇信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