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做法,又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喜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标。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学习了国外  相似文献   

3.
徐飞 《新西部(上)》2009,(9):237-237,239
在当前高校迅速扩招的条件下,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克服扩招过程中体育设施暂时短缺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所带来的矛盾.本文为此提出了"小学期"教学模式并对其实施的可行性及优势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认为:"小学期"体育教学模式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它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又符合我国高校目前的客观实际条件,是有益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九江市部分中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调查,找出比较合适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在九江学院进行实验和调查,得出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对实行"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的素质教育和实现"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理念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屈曲  李东 《中国经贸》2010,(14):245-246
本文对四川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构建以“健康第一”为主旨,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教学新模式,并对新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祝明慧 《魅力中国》2014,(2):265-265
健康是现在每个人的共识,特别在雾霾重重的今天,如何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每个公民都健康提高意识。青春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更要有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已成为现代大学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传统大学体育是在走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主导精神有一些矛盾。因此,大学体育教育除了要完善硬件设施、抓科学管理等外,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等才是治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体育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要有效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要正确理解"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观念上坚持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为根本;从高校体育学科本身上进行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上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制订课内外体育锻炼一体化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涛 《魅力中国》2014,(13):217-217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其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遭遇发展的瓶颈。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与“终身体育”理念相脱节,制约了大学生体育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核心,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寻求突破,增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9.
<本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而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放在了头二条;可见对其重视程度.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就为何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及学校体育怎样为"终身体育"莫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分析了终身体育思想内涵,指出在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必须从启发大学生体育意识入手,着力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情感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雷先龙 《魅力中国》2013,(22):182-18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以“健康第一”为主要目标。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从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培植体育兴趣、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枝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重"应试体育"轻"过程体育",重"竞技标准"轻"生理指标"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施,时普通高校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叻和习惯,以及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实施,对普通高校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以及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了体育教学改革和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认识误区.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形成人生体育教育的整体结构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张江伟 《新西部(上)》2009,(10):243-243,241
按照大学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体育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应是一年级设置“素质课+保健课”,二年级设置“选项课+俱乐部+健身课”,三年级设置“选修课+俱乐部+健身课”。这种新模式可以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实现“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加强“体育”与“健康”的相辅相成。严格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组织教学是强化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继承和发展了《体育教学大纲》的相关理念,强调"健康第一",扩大了选修教材的内容范围,加入了多元综合评价,强化了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转变,奠定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秦颖 《魅力中国》2014,(8):249-249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本文通过对网球运动的健身、健心、促进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普遍性、可调节性、娱乐、观赏性的终身体育特征的分析,阐述了网球运动在高校体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有效结合点,是当代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