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技术创新能力的四种形态为分析框架,先对中国十个较发达城市三大主体技术创新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再结合实证结论与各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的排序,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十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间技术创新存在多样化差异:R&D配置、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能力的衡量至关重要.依据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过程,提出应从外部创新来源、内部创新来源、专利权、新产品和服务四个方面来综合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省际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效率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不同省份企业创新效率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省际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晔 《财经研究》2008,34(6):30-40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中,企业是区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绩效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各省市企业创新绩效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提升,以及创新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区域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何为有效技术创新至今鲜有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提出了有效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动因——要素——效果”路径的工业企业有效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模型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有效度。然后,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环境两大视角,采用QAP方法对影响技术创新有效度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分时期和分时点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产出变量,尤其是资金投入和专利产出已成为决定省域创新差异的关键内部因素;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成为与其呈显著反方向变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巍  赵英才 《技术经济》2002,21(3):38-40
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条件极其复杂,既有外部环境约束,又有内部条件限制.笔者认为,从微观角度看,技术创新主体的投资约束可以分为动力约束、风险约束和效率约束.动力约束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风险约束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概率,而效率约束影响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水平和速度.研究技术创新主体投资约束,可以为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凯  赵球 《技术经济》2017,36(5):74-81
在考虑上游市场结构的情况下,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构造下游市场势力变量,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从行业层面考察了买方抗衡势力对上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讨论了该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差异。所得结论如下:从整体回归结果来看,买方抗衡势力对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从分行业回归结果来看,买方抗衡势力对采矿业企业、轻纺制造业企业和机械电子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对资源加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对公共生产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是企业生产不断发展的源泉。对企业科技进步进行分析和评价,特别是深入细致地计算出企业科技进步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完全效益,需要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其基础工作则是编制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模型。科技投入产出模型是在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产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生产函数为法分解各部门的总产品,可以反映科技进步对各部门产品生产的直接贡献;基于科技投入产出表,建立科技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对企业科技进步进行分析和评价。一、企业科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所谓科技投入产出表,是指在传统的产品投入产出表…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是房地产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已受到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在此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对房地产商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在理论上,结合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特征选用两个基本模型(C2R&B2C)并根据已有的成熟理论方法对已知的n个决策单元选取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具体操作上,选定四个投入指标和两个产出指标,通过DEA方法来判断其投入产出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而对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和辨析。最后,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4家房地产企业为实例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证,并得出来可靠性的结论,为房地产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方法,同时为房地产领域的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与方法,对工业企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投入产出,给出与投入产出有关概念的量化定义。工业企业生态工程作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产出,它不仅包括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还包括生态投入与生态产出。在工业企业生态系统中,各部门、各分厂及车间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和封闭的,而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相互联系的,并支撑其投入产出结构,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构建了工业企业生态系统基于物质流的投入产出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RH制药企业构建了生态投入产出模型,填制了其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其消耗系数,为企业进一步推进生态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1999-2011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首先基于SF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然后利用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行为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其中政府投入行为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政府产出行为对技术创新为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还探讨了除政府因素外,企业规模、企业研发支持、行业竞争程度、行业所有制结构、境外研发投入及企业自身业绩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例,利用多元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和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需要经历组织变革转型期,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但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最佳平衡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非线性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和供给的重要性使得政府给予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更多关注和支持,能源企业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使得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一定特殊性。以我国能源企业2013-2018年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能力指标为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在评价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及企业规模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综合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产出能力的表现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和能源企业的技术政策制定和创新投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廖中举 《技术经济》2013,32(1):19-23
以浙江省312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企业R&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新产品产出能力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在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新产品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明显高于发明专利;尽管R&D投入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两类专利申请量并不是R&D投入与企业经济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以87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产出导向的DSBM模型测算两阶段整体和不同细分产业的动态创新效率。基于微观企业层面,分别以营业收入增长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产出指标,测算并比较对应的创新效率。结果表明,以营业收入增长额作为创新产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同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异质性。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企业性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研发人员、研发资金、企业年龄、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发明专利授权数、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员工总数、研发支出、企业年龄、政府补贴、企业类型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结论可为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动态创新效率提供指导,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如何测度其地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在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指标设计、研究数据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以江苏为例,在提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测度分析框架与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无投入DEA模型构建了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测度指数、企业创新系统要素指数、企业创新活动要素指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构成的江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测度指数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指数测算。  相似文献   

19.
DEA方法在我国工业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颖  徐佩川  梅开 《技术经济》2007,26(9):57-59116
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主要动力,于是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然而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技术创新的效率问题,本文通过数据包络(DEA)的方法对我国29个工业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且从DEA有效性,规模收益情况和投入产出冗余三个方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低,规模收益状况不理想,投入冗余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