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兼并接管浪潮和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演进,勾勒出利益相关者研究的动态发展脉络,并对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对企业管理的效应 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全球的企业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如“公司经理人员应该对谁负责.应该对他们承担哪些责任,公司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公司应该对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群体利益负责。进入80年代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在学术界、商界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此确立,并开始影响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53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南开大学"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CCGISTHNK),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利益相关者协调程度、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教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即良好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对公司的财务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公司应该完善员工和中小股东的参与机制,协调与政府、监管部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程度,从而改善公司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4.
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所当然的投资回报。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与股东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公司治理研究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前的关系,以及规定他们之前关系的制度安排。文章着重围绕股东对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所当然的投资回报。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与股东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公司治理研究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前的关系,以及规定他们之前关系的制度安排。文章着重围绕股东对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对传统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 并引发了对企业问题的一系列探讨, 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导致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产生。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美国已有 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世界上成功的著名大公司无不将利益相关者管理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构成要素。但足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公司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相应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公司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作为产权主体,都向公司投入专用性资产。股东投入实物资产,经营者将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视为管理资本,员工投入专用性人力资产,都要求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加入公司,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由此形成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管理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非管理资本)所有者三大利益主体。外部利益相关者包…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决定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都承担了风险,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形成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共同治理模式,“工人参与”是其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理性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经济文献认为公司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指增加股东的利益,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内部审计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不应该仅关注股东的利益,而应该同时关注全体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由此提出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理性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司治理中财务监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公司治理中财务监控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的目标应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有股东、债券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者或者投入物质资本,或者投入人力资本,来获得单个产权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因此,公司不仅要重视出资人的权益,而且应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问询函是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问询函除能起到直接监管作用外,能否激发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产生间接治理作用?本文尝试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问询函能激发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但没有发现其激发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的证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两权分离度较大和公司信息...  相似文献   

12.
Orientation to the divers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 groups is central to strategic planning, and failure to address the interests of multiple stakeholder groups may be detrimental to company performance. However, some companies may be unable to address all these interests, owing to a 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the impact of multiple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Despite calls by leading writers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about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orientation to multiple stakeholders with company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f UK companie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is association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lthough the results give some support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orientation to multiple stakeholder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such associations are contingent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s they are moderated by competitive hostility,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intervening effects of market growth.  相似文献   

13.
乐菲菲  李帮义  徐伟 《价值工程》2011,30(16):15-15
企业绩效评价是影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绩效三棱镜模型是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模式,由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方面构成,因而全面考虑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经营战略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这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经营战略的制定往往需要分析涉及不同人群的利益关系。权力—利益矩阵作为一种均衡方法,能够判断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程度,并采用SWOT分析法从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来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企业能够达到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生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许多学者热衷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如何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成为许多企业所面临的两难决策。本文从共生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了与各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以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上市公司如何管理和使用所超募的资金、加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逐渐成为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科伦药业超募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状况进行考察,发现该公司首先建设了超募资金相关制度,为公司合理使用超募资金奠定了制度基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率达到95%,其中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管理审计是一项基于受托管理责任关系的独立、客观的证实行为,具有检查、评价、鉴证及建设的职能。公司治理是关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本文认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是保证现代企业有效运营的基础和条件,而健全的公司治理又离不开管理审计的评价和约束机制。研究并实施管理审计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质量是利益相关者保护其权益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数据一方面能够体现企业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另一方面又能检验企业经济活动的执行情况.因此,有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对综合评价企业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战略视角出发,参考SY重工2019年财务报告数据,对其发展战略及管理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杨建斌  张慧 《价值工程》2010,29(10):55-56
项目实施是一个多方参与、涉及众多专业和技术知识的复杂管理过程。参与项目实施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冲突和矛盾会随着项目所处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本文从拟从协同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的协同机制,进而促使参与各方最大可能实现利益共赢、资源共享,如期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董利 《价值工程》2012,31(23):177-17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会计信息欺诈事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会计欺诈问题,影响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信息欺诈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使得整个会计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因此,减少并杜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欺诈事件,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