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郭生艳 《魅力中国》2011,(21):398-398
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提高基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陶冶审美情感和实践审美创作 ;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拓展审美情趣 .  相似文献   

4.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高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晓杰 《魅力中国》2014,(10):148-14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宇翔 《魅力中国》2010,(3):302-303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要通过吟咏诵读,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加强审美情感;细品课文,提高美的鉴赏能力;训练想像,发挥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聂艳 《魅力中国》2013,(5):259-25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张静洁 《魅力中国》2010,(34):379-379
朗读教学是品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本文主要探究如何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朱文 《理论观察》2008,(2):F0003-F0003
书法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创造力、想象力、审美情感及审美兴趣等方面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唐雪梅 《魅力中国》2011,(3):139-139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的审美作用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为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为主,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斌 《中国西部》2014,(21):61-63
<正>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汉语,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锻炼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汉语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周桂尧 《魅力中国》2012,(35):102-102
文学,“有如浩瀚沧海中的一叶扁舟,充满挑战和激情,又仿似驰骋于茫茫星空里的天马。何等洒脱和奔放!”文学最具人性、灵性、审美性,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性、灵性、审美性的。语文在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高尚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冯乾 《魅力中国》2011,(21):330-330
美术鉴赏课是许多高校(包括离职类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美术鉴赏教材是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核心教学材料,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尹楠 《黑河学刊》2011,(1):126-127
声乐反映客观现实生活,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是以听觉的形式和意象再现生活情景,人们通过视觉表演和听觉来体会声乐中所表现的真实生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以后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焕荣 《魅力中国》2010,(3):212-2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司瑞 《魅力中国》2014,(23):202-202
语文课程是高中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语文课程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并通过加强文学经典著作教学,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鉴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育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审美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高校音乐鉴赏,通过健康、优美的音乐激发大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目标”确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高到和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这进一步体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熏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呢?本文从六个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