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晨哲 《浙江经济》2014,(22):50-50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工程是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推进"两业"联动发展,不仅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抓手。 平湖虽然已形成了以服装、箱包、洁具等传统制造业和光机电、生物医药、临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产业结构和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物流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构,但互相之间没有达到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依存关系、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两业联动发展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成  秦菲菲 《改革与战略》2011,27(4):144-146,156
苏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急需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但制造业物流外包意愿不足和物流业专业化供给有限,使得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文章通过对苏州市制造和物流企业的联动现状分析,提出了鼓励物流外包,提升供给质量,发展战略关系,建立诚信体系和加快人才培养等促进两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工程之一。为深入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关系及其机制,本文以广西为例,在分析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结合广西实际构建了联动模型。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内生需求不足,面临融合层次不高、程度不深以及专业化人才短缺、行业标杆示范企业不多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对两业融合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来,嘉兴依托区位综合优势、物流基础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多式联运优势,以承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统筹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物流业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  相似文献   

6.
殷光亮 《浙江经济》2007,(21):60-61
要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的港口服务业,使其与以临港大工业为龙头的制造业集群共生发展,实现产业与港口联动,形成“区以港兴,区港联动”的发展新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艳  李道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58-160
文章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理,并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基于微观企业层面,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为角度,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业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希望研究内容能指导企业微观物流的运作实践,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互为依托.广东面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联动发展成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构建理念创新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沟通和互动能力,才能更有效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洋 《首都经济》2014,(1):92-93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生产方式在悄然改变。在工业领域,物流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制造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怎样的物流支撑,北京工业物流的现状如何,物流业又如何与制造业联动?这些问题应引起关注,我们有必要摸清情况,分析探讨北京工业物流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玉凤 《魅力中国》2014,(14):44-45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形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河南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物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产业聚集区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探讨了我省产业聚集区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10,(10):16-17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长三角区域规划定位宁波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因此,加快实施双业联动工程,是贯彻国家和长三角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台州临海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上,注重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业和制造业两业联动,使物流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临海江南物流中心利用控股形式整合三家物流公司,经整合后的江南物流中心拥有各种载货汽车260辆,集装箱拖车(集卡)100多辆,合计运输能力达7000多吨。在临海市,像江南物流中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相似文献   

15.
史常凯 《特区经济》2007,216(1):170-171
本文从介绍产业集群的内涵和优势为起点,分析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点,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武汉市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当为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区域经济“小而全”的老问题,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具有动态观念,必须应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必须与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技术革新同步进行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以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需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观念,调整其职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间联动发展;完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加强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东北地区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动能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区域制造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融合水平低等问题。本文认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度结合本地区比较优势,统筹制造业发展和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打造区域性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找准方向、精准施策,避免内耗经济和政策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集群升级是现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迫切性要求。自主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力,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开展存在着天然的激励性。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可以对产业集群升级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慧萍 《亚太经济》2013,(4):127-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地方产业升级的研究不能仅从地方产业内部、企业本土战略和地方经济等微观层面来分析,而应该用全球或跨界的视域。文章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转移的趋势为出发点,阐释了价值链全球延展的轨迹,并以福建省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地方制造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的发展机遇和影响因素,从中观层面提出了构建自主区域价值链、政策协同、优化创新环境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物流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是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两者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工业化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制造业与物流业并不是两个分割的个体,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服务,互相促进,互为生产要素,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物流业的存在也离不开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关系做一梳理,以期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