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试点省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绿色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区域绿色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目标战略指导下,提升碳排放效率成为各地区追求的发展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运行以来,其促进企业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逐步显现。为评价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鉴于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2006-2021年7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省、直辖市为实验组,剩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控制组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非期望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再利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进一步释放碳排放权市场的碳减排效应,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主体参与范围,关注国际碳交易动态,助力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讨了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出口倾向、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即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这一结论在预期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估计方法、匹配分析、排除同期其他政策的潜在干扰等条件下依旧稳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了企业出口;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依据结论,提出了逐步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和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2010—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行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同时这一政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面临着较大外部监管压力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此外,文章还通过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深入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价格机制作为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机制,是影响碳交易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框架下,本文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碳排放权价格机制实施的设计方案,最后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价格是碳交易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碳价的影响因素对碳交易体系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例,运用ARDL模型研究煤炭和石油价格与碳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煤炭和石油价格对碳价均有正向影响;但短期内,均有负向影响。运用NARDL模型研究煤炭和石油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对碳价的短期和长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石油价格对碳价存在非对称效应,只有石油价格下降对碳价的影响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碳价互为格兰杰原因,石油价格是碳价的格兰杰原因。基于此,应维持能源市场稳定,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健全碳市场风险管控体系,加大碳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高碳市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减排手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应用。其实质是用市场机制解决或弱化资源配置中的价格扭曲,实现经济良性增长。在"中国制造"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当下,需要将碳排放权与碳汇林权价格的形成纳入同一体系,走碳交易与碳汇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碳源控制。  相似文献   

10.
曹维焕  钟鼎 《商展经济》2023,(5):104-107
碳排放强度是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在2005—2019年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碳交易对试点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及市场理论分析方法对碳交易政策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计算发现,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强度在进行碳交易试点后均有所下降,并于2019年均降至1以下,部分试点省份甚至接近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存在,为我国后续开展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一大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京沪深A股重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碳交易政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构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正向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管激励政策有促进作用,且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高管激励变化方向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偏离度呈负相关关系;(3)碳排放权交易与市场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董雨  袁雪  查勇 《商业研究》2024,(1):12-22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010—2019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琪 《现代商业》2023,(16):177-180
本文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采取PSM-DID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的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后企业投资效率均显著提升,并无差异;大规模企业在政策实施后投资效率显著提高,小规模企业在政策实施后投资效率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研究结论表明:要继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更多的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较高的难题,进而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我国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ESG评级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扩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研究,在双碳目标下,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碳信息披露能够部分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公布的碳信息也愈发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碳信息披露虽能缓解融资约束,但披露的碳信息是否均能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仍值得商榷。文章以2016—2020年度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是否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分为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进行研究,考查不同碳信息对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及碳排放权交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碳排放权交易能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其中试点企业披露碳信息尤其是碳战略、碳行动及碳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增强,证明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正向调节效应;而非试点企业主要通过披露碳战略及碳成效的信息来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6.
权锡鉴  朱雪 《商业研究》2022,(2):96-103
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为探究政府补助、资本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的关系,本文以工信部公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中的上市公司2012-2019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DEA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资本结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显著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资本结构的改进有利于其进行技术创新;资本结构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促使企业更为合理地利用获得的政府创新补助,从而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海英  钟莹 《商业研究》2023,(1):98-107
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市场化手段。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SDM-DID)和中介效应检验对其减排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存在高-高排放、低-低排放地区聚集的空间特征;两种碳减排政策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仍然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试点省份周边地区能借助试点省份的政策红利实现碳减排,而“碳税”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存在“污染天堂”现象,碳排放权交易能通过促进工业结构低碳转型、改善能源结构来实现碳减排,“碳税”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来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点.在R/S非参数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非线性特征检验模型,对我国五大试点碳交易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交易价格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和状态持续性,各个试点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风险,交易价格时间序列并不存在周期性循环,综合来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未达到有效状态.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科学引导我国碳交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把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近几年,国际碳交易市场迅猛发展,甚至直接关系到新的世界基本规则的制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值得认真研究。基于资源影子价格模型,对国际市场上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碳排放权贸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碳排放权资源,却处于碳排放权价格被压低的不利形势。本文通过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对碳排放权的定价的指导性作用,认为我国可依靠其来进行碳排放权的定价,以掌控碳排放权交易及其定价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