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依赖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质的一般性内涵出发,遵循质量互变定律,才能更好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质是指经济活动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是以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在生产力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要显著上升;在生产关系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的生产关系,即更高品质更高效益更可靠的生产,更高效率更安全的交换,更高水平公平合理的分配,更高层次以人为本的消费。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必须摆脱传统数量型增长的路径依赖,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包括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政策逻辑五个维度。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需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发展目标的价值判断体系,形成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判断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而最优路径选择应是符合价值逻辑要求的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系统之间质量的耦合与互动。最优路径选择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又具体表现为微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宏观质量三位一体的实践逻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创新驱动政策、结构协调政策和质量变革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打造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构建更好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切实筑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防火墙”,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必须切实加强前瞻谋划,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必须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不断增创发展领先优势;必须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  相似文献   

4.
中共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核心与关键地位,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基于中国积累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现实,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也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联动性、在显著提升效率中促进公平正义性等新内涵,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难点,基于此,应以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为实践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内容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制度保障。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激励和约束,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成本。本文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从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维度搭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框架。依循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安排的框架设计,一体化推进正式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创新和制度实施机制创新,加强激励性制度创新、推动约束性制度创新和实施降低成本类制度创新的三维协同,统筹协调跟进类制度创新与超前布局类制度创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激励结构,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和既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维系着国计民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产业;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竞争的焦点赛道。生物医药产业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对医药产品及服务的需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果。基于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弊端及未来面临的国内外局势,文章围绕政府、行业、企业三个主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从宏观层面着力掌控发展方向,行业应从中观层面着力优化发展要素,企业应从微观层面着力推进自身升级。  相似文献   

7.
8.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如何促使这些具有重要、典型资源的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厘清影响中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动能因素。论文基于文献研究,运用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总结、筛选、提炼和构建中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指标体系,并进行信效度分析。构建的中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标体系包含加强生态建设、合理整合规划、注重制度保障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路径,兼顾生态、规划及制度等方面,妥善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为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徐昕 《经济学家》2024,(2):5-14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而开创出的一条既遵循国家发展普遍规律,又充分彰显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质量主题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路径,时代进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共赢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粮食总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突出。决定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多个,其中科技进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保障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抓实科技成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转化和应用,在粮食产业链各环节中提升产能,增加粮食产量,在粮食消费环节减少损失,统筹我国发展和粮食安全,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粮食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也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所创造出的新文明形态,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阐释其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内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