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梅 《魅力中国》2011,(8):363-363
目前,大学生男女同居现象比较普遍,在校园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大学生同居是大学生自身、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大学生同居的现状及其危害,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婚同居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对未婚同居如何界定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对未婚同居进行立法规制在理论上已取得共识.非婚同居的主体是没有配偶的男女,在主观上双方具有共同生活互相照顾的共同意思表示,在客观上双方公开持续共同生活达一定期间.正确界定未婚同居对于完善我国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同居现象的现状,对同居现象作了界定,最后对同居的构成要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傅立群 《杭州研究》2010,(2):119-127
非婚同居已成为一种难以禁止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非婚同居现象的发展状况、社会成因、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提倡非婚同居前的理性思考、认识非婚同居的理由及利弊,作出明智的选择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李玉潮 《黑河学刊》2010,(1):85-85,104
同居不是两性结合的法定方式,国家对同居关系不予保护。大量的两性结合关系游离于法律调整之外,同居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非婚同居现象对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新型婚姻家庭争议,处理不当将威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处理好非婚同居双方的权利义务、非婚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的性质及归属、非婚同居所生子女的法律保障、非婚同居关系的解除、非婚同居的救助措施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心怡 《魅力中国》2014,(2):344-344
随着非婚同居现象的普遍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社会问题,加强对其研究及保护。本文主要从非婚同居的概况、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及对我国立法建议三方面论述非婚同居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认识、评价、取舍时所持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能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对他们的成才以及今后为社会作出贡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给校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利益、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因素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文章对广西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进行了调查,旨在引起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超前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实证的角度,以贵州师范大学120名大学生为例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象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具有普遍性、盲目乐观性以及物质性等特征;大学生超前消费与各自的年级、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月生活费之间都有显著性关系。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时,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助其形成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迅速涌入大学校园,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大学生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情 《改革与开放》2016,(18):87-88
爱情、友情、亲情是人类三大主要情感,其中爱情是青年大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心理与生理上都趋向于成熟的大学生们开始渴望爱情,恋爱现象也随之在大学校园内日益普遍化与公开化,但是在自身主观因素与社会客观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一些误区,给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思考、研究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恋爱观,对于现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高校学生在生活学习、政治选择、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熏陶、学校教育、自身价值取向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当通过密切的心理观察、德育教育、思想引导等方面防范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陶陶 《西部人》2005,(2):37-39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很多都市年轻人一旦相爱,首先选择的不是婚姻,而是同居。在他们眼里看重的不是形式,而是爱的结果。如果经过一段的“试婚”,觉得两个人真的相爱,或许才会选择婚姻;如果合不来,就各走各的路,来得自如,走得潇洒。大多数人已经认为同居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这一个社会现象。男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这世界有时想想真的太简单。身边越来越多的男女选择同居,随之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男女放弃婚姻。只同居不结婚,前提是必须有爱情,双方为了爱情而同居,又因为相互之间拥有真正纯粹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同居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面既有现代色彩的试婚同居,也有轻蔑婚姻的纯粹同居,还有梁上铜锈的利益同居。  相似文献   

14.
苏金花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4):128-134,176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同居、共财、合爨。累世同居现象,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累世大家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汉代以儒士及豪强地主家庭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门阀士族家庭为典型;隋唐则以世家大族和官僚士大夫家庭为主;宋明以后耕读传家的地主阶层中出现了大量数世同居现象。但终古代之世,这种家庭模式在整个社会中没有成为普遍现象,没有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模式之所以不能普遍化,主要在于其产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疏忽,以及个人认识和观念的偏颇,大学生逐渐在思想上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轻社会,以及注重权利的享受,忽视义务的履行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这对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应从营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的良好氛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三个角度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90后大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对网络的使用率极高,网络正在逐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以及娱乐方式,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为学习、生活、就业等提供便利,但是网络也对学生们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如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导致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许多学生痴迷于网络身心受到损害等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校园看社会,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以及不合理消费的原因的分析,预测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消费行为把握和管理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非婚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对于这种近乎于婚姻关系的现象,我们显然关注不多,法律对于此种现象所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也不够完善。要借鉴世界部分国家对于非婚同居的立法经验,推进我国对于非婚同居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理财,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网购成瘾、盲目消费、荒废学业的负面现象.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理财教育,充实大学生的理财知识和互联网金融知识,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问题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形成这种现象是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方面要采取政策措施;高校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