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融资租赁与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等资产负债类成本模式计量下,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会计后续计量及处理,因此摊余成本内涵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准确把握成为这些资产、负债的正确初始及后续计量与处理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摊余成本实质并分析其在资产与负债计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涉及摊余成本的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而言,在对投资融资或具有融资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都会运用到摊余成本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下列交易或事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处理;②分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融资租赁与存在弃置费用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等资产负债类成本模式计量下,必须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会计后续计量及处理,因此摊余成本内涵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准确把握成为这些资产、负债的  相似文献   

4.
王坤 《财会月刊》2010,(11):76-77
企业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在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及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仍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比照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量的相关规定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利息的处理,比照贷款发生减值后利息处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以下简称“教材”)中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收回利润或现金股利在投资后期间进行处理时,采用下面的公式来确认当期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一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9.
陈兆芳 《财会月刊》2008,(11):60-61
本文从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和利息调整的理解入手,在公式推导法基础上引中出简便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并作了举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技巧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笔者认为,对各期投资收益的计算,分期付息情况下上述会计处理正确;但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上述会计处理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海霞 《财会月刊》2007,(10):37-37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因此,摊余成本的确定成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中T型账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商业银行存贷款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适用于金融资产)。其中,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都很容易确定,且反映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中,而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的计算比较复杂,其实质上为累计确认的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包括累计应计收(付)的利息和累计摊销的利息调整(溢价折价及其他费用等)两部分。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科目核算方法中,后者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科目中核算,反映在其账面价值中,而前者既可能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科目核算,如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核算,反映在应付债券账面价值中,也可能通过“应收利息”、“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如商业银行存贷款核算,未反映在其账面价值中,但属于构成摊余成本的组成部分。当利息费用或收入实行分期收付时,意味着摊余成本的收回,并使摊余成本与存贷款账面价值趋于一致。在没有本金收回及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存贷款摊余成本改变的唯一途径是利息收入或费用的确认及收回。由此,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笔者总结出两组基本结论:在初始确认时,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一致。在后续计量中,由于计息结息方式的不同及核算方法的差异,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并不必然一致,在分期结息付息的情况下,两者相等;在分期结息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两者不等。  相似文献   

15.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在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及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  相似文献   

16.
持有至到期投资被提前赎回的情况经常会遇到,目前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是在预计发生赎回时调整赎回当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但是如果实际并没有发生赎回,那么期初已经调整的摊余成本就会面临调回的可能,这不仅会使核算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不合理。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和利息调整的理解入手,在公式推导法基础上引申出简便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并作了举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技巧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倒挤法就是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与其期初贷方余额倒挤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公式的计算结果若为正数,表示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计算结果若为负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要以摊余成本列示其价值,每期利息收入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如何准确运用实际利率法客观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而对摊余成本的不同理解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条件的不同假设,导致减值核算会计处理中出现相关账户用途的混淆,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