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压裂技术服务大队,近日在砂西油田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砂平1井成功实施加砂压裂,这在青海油田开发史上还是第一例。据了解,裸眼完井水平井压裂是对完井时未下油层套管的水平油气井进行的一种压裂改造。砂平1井是2000年钻探的一口水平井,水平段孔渗太低。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设计施工的LG-3井二氧化碳压裂煤层气井获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煤层气开发中应用二氧化碳压裂技术。2007年,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与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签订了芦岭煤层气开发合同。LG-3井在施工中采取了多项压裂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克服了煤层构造复杂、地层不稳定,加砂数量大等技术难题。中原压裂队伍凭借国内煤层气压裂排采的领先技术,充分借鉴二氧化碳压裂在天然气井的成功经验,确保实验井安全优质完工。  相似文献   

3.
由大庆钻探井下作业工程公司承担的吉林油田长深D平5井7月25日圆满完成压裂施工。这口井共压裂15段,水平段长1 201m,加砂1 609m3,用液1万m3,创出吉林油田单井砂量液量最大、国内单井加砂量最大纪录。这标志着井下作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传统支撑剂和新型覆膜砂支撑剂的相关特点,得出支撑剂性能好坏对油水井压裂后的增产效果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结论。对葡71—76井覆膜砂压裂前后生产数据分析表明覆膜砂增油增产功效显著。覆膜砂因其具有透油阻水的特性.同时兼具高强度、低密度、耐酸碱等优良性能,将其用于水力压裂能有效沟通地层裂缝通道,改善低压低效井.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奈曼油田因储藏低压低孔低渗,油井均采取"压裂投产"模式开发,压裂为奈曼油田稳产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奈曼九下段储层凝灰质含量高、塑性强,加砂压裂过程中时常出现砂堵现象。通过研究分析,油井压裂砂堵的原因主要有地层、压裂液、设计、工程等原因,结合现场实践,通过采取段塞打磨地层、设计合理排量和砂比、同层临井对比等手段,奈曼九下段凝灰质储层压裂砂堵现象得到了明显好转。2016年压裂52井次,成功率96%,可为同类油藏压裂砂堵治理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牛永博 《化工管理》2023,(1):163-165
水力喷射压裂以其增产效果显著、施工可靠快捷等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水力喷射压裂的增产机理、自主隔离原理至今没有见到明晰的报道。文章通过对水力喷射压裂的射流增压、多裂缝成因和自主隔离等理论的深入研究,阐明了水力喷射压裂的增产机理,为喷射压裂的参数优化充实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子仪 《化工管理》2014,(32):171-172
为实现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环空加砂压裂一趟管柱分压多层的工艺,解决封隔器承高压(50MPa以上)、可多次坐封、解封的问题,我和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研制了Y241/CT-115-150/70-LHZC型压裂封隔器。这种封隔器由循环部分、封隔部分、锚定、深度定位等四大部分组成。实践表明,这种封隔器在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环空加砂压裂作业中,可实现多次坐封解封,性能可靠,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并达到各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新型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着重论述了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我国油藏工程中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情况,主要有:径向水平钻井技术;自激波动注水技术和自振旋转射流处理近井地层解堵增产增注技术;水力喷砂射孔技术;高压水射流深穿透水力射孔及辅助压裂可行性研究;双射流理论及其特性。高度展望了高压水射流技术在稠油及低渗油藏开采、超商压射流钻井和提高采收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七 )甲级压裂酸化、大修、试油、小修队 ( 1 96支 )1 大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公司 (1支 )大修队 :30 10队2 辽河石油勘探局 (70支 )压裂酸化队 :井下作业公司压裂队 井下作业公司压裂酸化队大修队 :井下作业公司 :大修一队 大修二队 大修三队 大修四队 大修五队 大修六队 大修七队 大修十队 大修 16队钻井一公司 :修井二队 修井六队 修井九队 修井 12队钻井二公司 :修井六队 修井七队试油队 :井下作业公司试油 0 94队 井下作业公司试油 0 97队小修队 :井下作业公司 :修井 11队 修井 2 1队 修井 35队 修井 39队 修井 4 8…  相似文献   

10.
北龙凤井田采用地面钻井排放瓦斯,并用三个水力压裂钻孔和一个观察钻孔检验煤层压裂前后瓦斯排放效果,结果与井下穿煤抽瓦斯钻孔平均自然瓦斯涌出量比较,与井下-340m水平抽放钻孔比较,压裂钻孔排放瓦斯平均流量大幅增加,压裂钻孔总排放瓦斯效率显著提高,水力压裂后瓦斯排放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七里村油田为超低渗油气藏,不进行压裂无自然产量,由于油气藏"三低"及裂缝形态条件影响,在压裂施工中研究、开发了适应各种储层及井况条件的增产技术措施,为超低渗油气藏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给予较高的技术保障。本文就七里村油田常用的裸眼井小承压段压裂技术、全套管井常规卡封压裂技术、蜡球暂堵压裂技术、水力喷砂射孔压裂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9月16日,中石化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特种作业一部煤层气压裂项目分部,圆满完成了平顶山矿区SY-002井、SY参-001井两口煤层气井的压裂施工任务,安全顺利返回双河基地。平顶山煤层气井压裂施工任务告捷,标志着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煤层气井的压裂施工技术日臻成熟,煤层气压裂市场开发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水力喷射压裂主要是一种集射孔、压裂、隔离一体化的新型增产改造技术,其在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的增产改造中比较适用,对于低渗透油藏压裂增产具有较高的功效。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水力喷射压裂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其次分析了水力喷射压裂技术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港油田埕海二区大部分油井需要措施改造后投产。水力压裂作为油井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埕海二区部分新井进行了现场应用,通过对压裂液的优选、压裂技术参数和工艺的优化及现场试验,对于大斜度井的压裂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在埕海油田大斜度井实施水力压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W油田套损井组压裂工艺不成熟,受非均质性强和注采关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导致井组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建立了套损井组精细控制压裂治理技术。在层位优选卡段优化、裂缝参数优化、加大加砂规模基础上,完善形成了套损井双封单卡精控压裂工艺,单趟管柱压裂段数由4段升至9段,单层加砂量由80 m3升至200 m3,满足了修复后井径100 mm以上低产油井的压裂需求。在Y开发区A井组开展试验评价,水井压裂后吸水量增加了56 m3/d,动用比例增加42.9%,砂岩厚度动用比例增加45%。A井组周围3口油井压裂后,平均日产液量增加了32.5 t,日产油量增加了8.2 t,增液强度为8.1 t/(d·m)。该井组投入产出比为1∶3.4,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 362.2万元。该技术实现了从套损井组工艺管柱、压裂方案优化和油水井配套调整等方面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为油田套损井组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4个地面钻井进行煤层水力压裂实验,煤层压裂后瓦斯流动过程符合菲克扩散定律和达西渗流理论,抽采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煤层赋存条件、煤质、煤层原透气性以及产生砂缝的透气性等因素,掌握瓦斯流动规律有助于提高地面钻井水力压裂抽采瓦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力压裂是油井实现增产增储、水井实现增注的强有力措施之一。在国内外,水力压裂工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但工艺现场施工这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分析华北油田碳酸岩盐水力压裂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确保压裂工艺现场施工质量,实现设计与实际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渗透油田压裂选井、选层困难,压裂效果变差的问题,以提高剩余油措施挖潜为目标,对套损修复井、小井眼井等小直径井压裂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小直径封隔器、喷砂器与压裂管柱的配置适用套管内径大于Φ102 mm、井温小于120℃的套管修复井及小井眼井的压裂,可一趟管柱坐压4层,并根据套损点位置限制设计了4种管柱结构,实现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套损修复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2.6 t,日增油2.2 t,增油强度1.3 t/(d·m),含水下降26.0%;小井眼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1.8 t,日增油1.6 t,增油强度1.1 t/(d·m),含水下降29.9%;套损修复井与小井眼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分布较重复压裂、转向压裂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更加丰富,措施潜力更为突出。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工艺技术拓宽了压裂选井、选层的空间,为大庆长垣外围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水力喷砂射孔压裂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多段压裂,其中喷嘴是水力喷砂压裂工具的核心工具.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多种喷嘴损伤问题.通过对现场施工喷嘴损伤情况的总结,归纳出影响现场施工喷嘴寿命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施工流程进行模拟施工对主要原因进行验证.试验表明磨料类型、射流压力、安装方式,施工液体等都会对喷嘴的使用造成损伤.根据试验结...  相似文献   

20.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油层岩石地应力的大小和方位决定了压裂裂缝的形态,对油田开发井网部署、工艺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老油田加密井的岩芯实验,对重复压裂地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水力压裂再造梳妆打扮裂缝,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