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在北京签署移动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移动支付、安全支付控件、移动商圈、智能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金卡工程》2013,(10):40-41
三大运营商“手机钱包”大战一触即发。日前,中联通宣布与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中电信与中移动在移动支付领域同样动作频频。中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开发的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已正式推出,中电信方面也明确表示将加快其移动支付商用进程。在国庆前举行的201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移动支付业务成为运营商展台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联     
《时代金融》2013,(1):58+68
<正>银联创新产品亮相中国国际金融展中国银联与中信银行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2012年12月20日,以"融汇科技创新引领金融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开幕。中国旅游卡、"银联迷你付"、"银联在线支付"、"银联手机支付"等银联创新产品以新颖的支付方式、丰富的服务内涵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成为展会亮点。2012年12月6日,中国银联与中信银行在北京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开展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合作,将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服  相似文献   

4.
寇冠 《金融电子化》2011,(11):28-30
2011年9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联在北京共同宣布,建设银行的"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式面向客户推出,建行客户可率先在北京、上海等11家分行办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银行战略性的将移动支付业务作为提升金融支付结算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携手相关各方共同推动和深化在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卡》2013,(1):92-92
(本刊讯)近日,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联在北京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开展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合作,将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带给持卡人。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出席签约仪式,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中信银行副行长苏国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3,(6):46-46
近日,中国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手机支付平台——光大银行"阳光e付"强力推出,手机支付从此开启新时代。手机支付即通过手机实现在POS机上的近场支付消费交易。客户只需在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上配备符合金融IC卡标准的通讯芯片,用户消费时,只需将手机贴近POS机轻轻一刷,即可完成快速消费支付。实现银行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13,(1):58-58
2012年12月6日,中国银联与中信银行在北京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开展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合作,将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带给持卡人。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出席签约仪式,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中信银行副行长苏国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金融》2011,(9):59-59
2011年8月5日,中国银联与全球手机创新和设计领先者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整合各自优质资源,围绕银联手机支付业务(HTC),开展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用户打造更便利、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作为银联手机支付研发和推广的重要合作伙伴,HTC致力于通过创新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并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了多款定制化手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卡》2013,(1):93-93
(本刊讯)2012年12月20日,中国银联与中兴通讯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开展移动支付、智能电视支付、云计算等创新合作,共同完善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据了解,中国银联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将整合各自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多项创新支付应用,为个人、家庭和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14,(4):21-21
正日前,中国银联发布消息,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受理,全国金融IC卡发卡量也超预期推进,移动支付行业飞速发展。众多移动支付参与方加速布局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力推以TSM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搭建商业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渠道,同时,中国银联还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线下POS机改造,并进行补贴,以为NFC手机支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5,(8):1-1
随着配备近场通信(NFC)支付技术的三星移动支付系统(Samsung Pay)陆续在全球推广,移动支付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关键点。中国银联产品部总工程师徐晋耀日前在深圳国际金融移动支付论坛上表示,银联将会进一步联合产业链,同运营商、手机厂商进行合作,未来NFC将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4,(7):47-47
7月8日,中兴旗下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努比亚(nubia)在北京召开2014夏季新品发布会,发布国内首款接入银联TSM平台的eSE手机产品——nubiaz7和Z7max。同时,中国银联与中兴移动宣布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在移动支付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推广、风险防范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3,(6):24-25
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业内预计,大规模商用即将拉开序幕,产业链诸多环节如运营商、银行将不同程度受益,但市场未来增长仍在于培养消费者习惯以及具有用户黏性的创新产品。强强联合推手机钱包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移动支付平台是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以  相似文献   

14.
资讯热点     
两大巨头试水移动手机支付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近日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已正式上线。消费者若拥有一台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再免费换上中国移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SIM卡,即可在商户、公交车、地铁、星巴克等商家直接进行手机付款。  相似文献   

15.
张奎 《时代金融》2008,(11):92-94
手机支付是一项横跨金融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的电子支付应用,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阶段,手机支付并非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者,而是传统支付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中国银联作为国内手机支付的推动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在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银联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已经为持卡人、移动运营商、发卡银行和公共事业单位带来了显著的市场价值。通过分析各地手机支付和江苏地区手机支付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手机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市场推广力度是影响其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而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应以客户支付需求、用户使用便捷作为出发点,希望借此能为创新支付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提供一个考量角度。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3,(4):27-29
进入4月份,有关运营商与金融系统合作推动移动支付的好消息不断。4月9日,中国移动携手光大银行推出手机钱包业务;次日,中信银行近场支付柜台端程序及客户端程序上线,从而具备了通过空中发卡将金融IC卡功能加载到SIM卡上的能力。从各自为阵到携手合作,运营商和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合关系正在发生转变,而促成两者合作落地的,则主要是将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的金融移动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1,(7):63-64
近日,中国银联与HTC宣布首款银联移动支付智能手机HTC“惊艳”正式发布。HTC‘惊艳”搭载了Android2.2操作系统,在SD卡中内置了支持中国银联标准的手机支付方案,具备手机银行、信用卡还款、缴费通(移动、联通、电信、电费等)、余额查询等远程支付功能,并支持银联POS机刷卡消费等近场支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电脑》2011,(11):96-96
本刊讯东信和平近日率先研发出了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得到各方好评。中国银联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是将具有支付应用功能的安全芯片集成在MicroSD卡上,配合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终端,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处接受非接触式支付的场所轻松完成非接触现场支付,也可以通过安装在该手机上的客户端完成手机商圈平台的远程在线交易、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便利、快捷、安全的新型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2,(1):50
<正>2011年12月6日,中国银联与腾讯公司在上海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整合品牌、网络、客户等资源优势,共同丰富和提升互联网支付服务。根据协议,中国银联与腾讯主要围绕支付服务、增值服务、海外业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4,(3):28-29
正"我们确实不想让大家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银联总裁时文朝在特急文件下发前一日曾如是说。央行的两份"特急文件",似乎又掀起了一场移动支付模式暗战。不过,这次不是中移动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的13.56MHz标准,而是执行13.56MHz标准的NFC手机支付与看似近距支付、实为互联网支付的条码(二维码)支付的博弈。与同样用于移动支付的NFC手机支付模式相比,条码(二维码)支付绝对是客户体验的优秀代表。二维码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