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晓宏 《山西金融》2003,(10):14-16
本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做法和基本原理做了陈述。之后根据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情况,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四个较大的障碍:一、证券化观念的缺乏;二、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缺乏;三、资产证券化运作中介机构的缺乏;四、法律政策等宏观环境的缺乏。最后本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比较了不良贷款证券化和普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异同,明确了不良贷款证券化业务的特征。在介绍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国际经验时,着重梳理了美国、韩国的成功经验,并简要介绍日本、意大利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更好地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业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同时,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重启不良贷款证券化业务以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并总结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税收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政府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依据税收中性原则,通过税收制度的创新来降低证券化的税收成本,推动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丽武 《云南金融》2012,(3X):212-213
如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化解不良贷款的优势和缺点,说明实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虽然是一个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方式,但同时应该注重创新不良贷款清理模式,同时不断改革国内经济社会环境,以适应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丽武 《时代金融》2012,(9):212-213
如何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化解不良贷款的优势和缺点,说明实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虽然是一个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方式,但同时应该注重创新不良贷款清理模式,同时不断改革国内经济社会环境,以适应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在许多国家已经有了成功运作的经验。运用这一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可以降低资产处置成本,提高资产回收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然而,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下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7.
一、对存量不良贷款处置方法的探讨(一)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中国工商银行2004年4月8日在北京分别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对账面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进  相似文献   

8.
政府推动是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行制度和环境框架下推行这一金融创新存在多方面障碍。借鉴美国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国情,建议政府从制度、环境等方面为推动资产证券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茂成 《新金融》2003,(5):29-31
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相当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尽管采取多种方式处理,但收效不大,近来谈论相当多的资产证券化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难度也很大,原因是大部分不良贷款同质性差、现金流量不确定性大,且没有抵押、担保,不具备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事实上,资产证券化并不是仅仅针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将其运用与银行所有贷款资产更有意义,原因是这一融资结构安排,能够改善银行经营和银行资本结构,降低银行破产成本及监管成本,提高银行价值,因此,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的融资工具,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为进一步推动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有序、高效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资产转让是一个基本交易环节。债权资产的转让必须符合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涉及追索权、剩余索取权、赎回选择权、交易价格的确定、对应收款账户的控制权等基本问题。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债权资产转让的司法审查标准逐渐由实质主义向形式主义转变。我国应通过立法确立资产证券化的债权资产转让的标准,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安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增加。在这样的新业态下,如何加强资产风险管理以及提高银行流动性成为各个商业银行面临的两大挑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银行业务,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盘活不良贷款,可以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分散、转移信贷风险。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能深化和扩散风险,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四个障碍一、证券化观念的缺乏;二、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缺乏;三、资产证券化运作中介机构的缺乏;四、法律政策等宏观环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发挥着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信用增强等创新功能.伴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其中风险弊端不断暴露,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成为资产证券化结构中的核心环节.SPV作为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妙笔",是整个隔离机制的枢纽.构建SPV需保持其独立的法律人格,并在严格限定的业务范围内活动.同时,需在发起人与基础资产之间建立起"真实出售"的防火墙,在发起人与SPV之间"防止实质合并",选择符合法律、经济标准的基础资产,用于防范资产证券化的外在风险.尽可能地使信用增强、信用评级的过程及结果客观公正,是对资产证券化本身的风险隔离提出的要求.唯有多管齐下,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积极发挥效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已经引起理论界、政府高层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通过运用证券化技术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证券化的手段解决烂尾楼问题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证券化的角度来寻找解决烂尾楼的新方法。选择了适合解决烂尾楼证券化的模式,并对如何运行做了深入研究,同时指出了当前实施烂尾楼证券化过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变通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是决定证券化技术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融资瓶颈问题成败与否的关键.依据证券化模式选择的原则,在目前我国提出的三种变通模式中,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设立SPV的方案既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也能够满足证券化主体收益最大化所要求的资产规模和持续期,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措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关键环节是如何设置证券化金融机构。我国的证券化金融机构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从长远看,在证券化过程中,应实行将抵押贷款真实出售给证券经营机构的表外证券化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程度;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规范投资行为,扩大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好的债券,借以融通资金。文章肯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制约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障碍,提出要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推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基础资产的运用及其质量的鉴定,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以及追踪基础资产与证券的信用表现。要培育投资主体,可优先考虑从对我国国情有意义的基础资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入世后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模较大、比例偏高、成因复杂的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笔者通过理论研究、趋势分析、方案比较并结合多年银行工作实践,提出不良贷款证券化,以期成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妙方佳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需求分析(一)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提出背景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就必须在五年的缓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