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不明显,省份舒适性差,亟需通过政策手段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黑就业。通过采用内容文本挖掘及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构建等研究方法,为黑龙江省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构建包含10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的政策量化PMC指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PMC指数均值为7.67,处于优秀水平;15项政策样本中,完美级别1项,优秀级别12项,可接受级别2项,无不良级别政策,优良率占比为100%。在此基础上,选择指数值最高的政策P14、指数值居中的政策P5和指数值最低的政策P2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整体上设计较为合理,一致性程度较高,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景坤 《发展》2009,(12):13-14
一、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一)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夯实就业工作底子。把开展就业数据快速调查和加强就业问题研究作为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就业培训股组织劳动保障社区工作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进农户、摸实情、办实事、促就业”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对全县城镇失业人员、未安置的高校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县内就业动态,密切关注就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胜 《改革与战略》2010,26(4):159-162
近年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直是就业最热门专业之一。但就业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二次就业”和“两年现象”比较突出,给企业和学校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更有不少高校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旧采用传统的毕业推荐形式或依赖一次“双选会”来获取就业率,没有真正解决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是高校大量营销专业毕业生不断推向社会,另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营销人才,招人、用人成本昂贵。因此,文章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入手,探索新的形势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并创造性提出了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学者关于就业政策研究的一些观点,其次根据Logit模型(离散选择法模型之一,是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过程调查数据来源和模型,得出了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较大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强化就业政策执行机关的报务意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毕业生就业;营造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靳晓英 《发展》2006,(12):124-125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来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趋向多元化发展。要就业。找市场,已不再是空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首先是社会的选择、是企业的选择。物竟天则,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就业的真正“游戏”规则。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在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各项准备的同时,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对大学毕业生成功择业是至关重要的。诚然,不同的人从各自职业价值观出发,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地位与作用及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作为培育科技型创业企业重要载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面对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以创业促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时,应明确发展方向,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高水平建设发展;充分发扬社会责任意识,加大自我宣传力度,通过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业服务队伍,设立专业孵化种子资金,提高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专业孵育能力,进一步放大孵化器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各级政府和各大高校纷纷推出多项促进就业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以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简称“中人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求职方法技巧欠缺”(31.66%)、“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30.54%)分列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前三大因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职业及职业选择的正确认识、教授学生基本的求职技巧,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某高校2009届378名毕业生调查表明: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获得了较多的资助;更多的贫困生选择直接就业:贫困生大多数愿意去基层服务一定年限,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磨砺意志、响应国家号召、获得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反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贫困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顾虑有家庭负担重、事业发展机会少、不符合个人职业目标、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资太低、文化社交活动有限。加强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优化基层就业政策,能提高贫困生到基层就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以促进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抛开政策研究和农村建设,在政策号召、福利待遇、社会认同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把“村官”当做人生规划的一种职业选择:从“校园”走入“农村”,这其实也是在国家战略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称,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七项措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曾逸群 《黑河学刊》2012,(12):152-153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明确现行的就业政策,明确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加之适当的岗前培训,才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策速递     
《浙江经济》2014,(9):20-21
六大新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出以下新措施:一是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  相似文献   

13.
日前,西南财经大学向教育部办公厅递交了一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稿,建议启动百万大学生“大学后在岗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鲁惠 《发展》2009,(3):5-6
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设置特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既是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1,(15):11-11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5.9万名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落实就业去向,农牧民转移就业225万人,安置“就业闲难人员”3.5万人。在进一步规范养老保险自治区统筹和进一步提高职工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方面,将有伤残等级的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遗属以及15万名集体等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分别纳入工伤、医疗保险统筹范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20元,达到1625元。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影响超大城市高校学生流动意愿的4个因素,即人口因素、区位因素、自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发现人口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区位因素中生源地、先赋性因素中父辈政治面貌和职业、自致性因素中政治面貌和专业对大学生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影响流动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展现出超大城市具有更好的流动开放性。通过对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动趋势分析,发现近年来部分高校毕业生留京比例在逐渐降低,但是进入上海、广东就业的比例在提升。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同是超大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在超大城市之间的流动有进一步均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北京、上海等多数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足三成、,社会各界有感于“压力山大”的就业形势,纷纷断言今年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这样一种新的就业体制;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向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教育给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严重的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解放思想,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解放思想,推动就业指导发展以人为本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学毕业生解放思想,能够抛弃一些陈腐的思想观念,以自身的努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化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就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概念,“就业率”只能简单地反映高校就业工作某一阶段“量”的成果,无法对就业的“质”进行评价,简单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生就业情况是不客观、不全面的。为此,本文将以“就业率”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学生、高校和企业三个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