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同销售行为即“视同销售货物行为静,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业务,本文针对会计和税法对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不同,下面通过论述对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常红 《消费导刊》2012,(8):81-82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一直是实务中的难题,主要原因是会计准则中缺乏对视同销售业务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时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使实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另外各税种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造成实务处理中遵循了增值税的有关规定,所得税的处理就要进行复杂的税务调整工作。为了协调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必须要对各种制度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才能找到对视同销售业务较为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会计实务中视同销售业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确认销售收入,并按计税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额;另一类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直接结转成本,但按商品的组成计税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额。这两类业务的不同处理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前者增大了企业利润,并增大了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因此应将这两类业务明确区分。一、要求确认销售收入的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一)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代销受托方与委托方签订协议,受托方按协议价向委托方支付所代销商品的销售额(含税),受托代销商品的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  相似文献   

4.
视同销售一直是会计界和税法界研究的热点,它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税金确认问题。视同销售的财务处理应以税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基础。本文将新会计准则中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进行比较,分析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之间的差异,重点对企业涉税业务活动中涉及到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与所得税在视同销售业务中与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使视同销售税法与会计处理达到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5.
视同销售业务主要是税法里面规定的内容,并不属于一种会计概念。企业经常会发生一些视同销售的业务,由于相关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视同销售业务的具体规定有着很多不同,因此,在对视同销售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本文根据相关的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于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视同销售方面,税法对所得税视同销售业务相关政策调整变化是比较大的,要求纳税人在发生相关业务时必须确认为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会计上不需要确认为收入,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于视同销售,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不同的规定。在会计处理上,也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是确认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二是直接按成本结转,不确认收入。在实务操作中,这些"繁杂"的差异很容易被忽视。拟以增值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主,企业所得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辅,来探讨视同销售在会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的处理差异,以期对现行的会计实务予以尽可能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视同销售,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不同的规定。在会计处理上,也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是确认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二是直接按成本结转,不确认收入。在实务操作中,这些"繁杂"的差异很容易被忽视。本文拟以增值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主,企业所得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辅,来探讨视同销售在会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的处理差异,以期对现行的会计实务予以尽可能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资产(主要是非流动资产)重估,是指在初始确认和计量后,按照公允价值对资产账面余额的重新表述,包括重估减值和重估增值。对于重估减值,根据谨慎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已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但对于重估增值的会计处理一直存有争议,我国新旧会汁准则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几经变化。涉及资产重估增值的会计业务主要有非货币性交易、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期末计价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在用存货对外投资,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放福利和债务重组等业务的账务处理中,不再以直接转出的方式减少库存商品,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这对会计报表和其他方面产生了较之以前不同的影响。本文仅就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存货业务展开讨论并对相关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杨颖 《商》2012,(23):68-68
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均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但《企业会计准则》对视同销售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这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了困惑。本文对两者规定存在异议的视同销售经济业务进行实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根据会计准则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即是否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同时探讨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正确的在纳税申报表上进行填列。  相似文献   

12.
对外投资是企业在其主要经营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我国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规范,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重点对对外投资相关准则与国际投资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增值税中视同销售业务涉及面较窄,只有八种视同销售业务,其本身并不复杂,但会计实务界对此问题的处理却出现四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为此,在现行制度下,对于该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进行列示。  相似文献   

14.
颜金花 《财经界(学术)》2013,(6):131-132,134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这八种情况的共同点就是按照税法的要求都要计算缴纳增值税,但在会计上是否确认收入呢?具体的会计处理又如何?本文阐述了视同销售业务的介绍、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上基本的处理方式,试图通过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收入的确认条件对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进行较为具体的阐述,以期对会计的实务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试论现行税法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镜 《现代商业》2011,(6):235+234
经济活动没有历史成本交易记录,历史成本无法取得,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税务处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应用涉及的视同销售、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  相似文献   

16.
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法核算目的之间的差异,企业某些业务必然存在纳税调整事项.本文从企业的视同销售业务、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三种会计业务类型,分析总结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纳税调整业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运杂费等。会计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以准确计算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应该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应支付的其他税费一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会计处理。也就是说,对其会计处理的关键点是企业支付的其他税费。为此,分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提出,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税费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交易是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交易,是企业间的一类特殊的经济业务。从其实现了不同企业间财产物资的价值对等交换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销售——购买”的内在结合交易,按税法规定,要依“视同销售”原则计算交易者应缴纳的流转税;从其所取得的是非货币性资产这个角度看,非货币性交易尚未完成所换入资产的价值兑现即盈利过程,在会计上不能人为地把它分解为“销售”和“购买”两个独立业务来进行处理。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双方达成的资产对等交换价值,并不是用于交换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是所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公允…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体系与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内容的调整使得收入、利得的确认与企业纳税所得额的认定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对视同销售事项的重新确定,本文探讨两种法规体系变革对视同销售事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新税法关于所得税视同销售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和计税价格的界定,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所得税视同销售的纳税调整,并就所得税视同销售实务中的若干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