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菜的比喻     
一位老板向我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一下,答道:“去过。”  相似文献   

2.
《大众商务》2008,(10):17-17
产品背景: 我国约有875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足部疾病。目前,主要使用传统的修脚刀来修脚。一般患者由于持刀技术不熟练,担心会切破脚面出血,因此绝大多数脚垫、鸡眼等足部疾患实际是处于不治疗状态。这在实际生活中,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电动修脚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产品背景:我国约有875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足部疾病。目前,主要使用传统的修脚刀来修脚。一般患者由于持刀技术不熟练,担心会切破脚面出血,因此绝大多数脚垫、鸡眼等足部疾患实际是处于不治疗状态。这在实际生活中,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电动修脚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流是营销活动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营销的成败。一般说来,说话恰到好处,就会把与客户的距离拉近,生意就可能做成。一位营销人员到一家商场推销产品,接待他的是商场副经理,对方一开口,这位营销人员马上说:“听口音您是北京人。”商场副经理点点头,问道:“您也是北京人?”这位营销人员笑着回答:“不,但我对北京很有感情,一听到北京口音就感到非常亲切。”商场副经理很客气地接待了这位营销人员,生意谈得也很顺利。如果话说得不得体,甚至让人不好接受,刚一  相似文献   

5.
《全国商情》2007,(12):76-77
在中国直销行业内“土生土长”的职业经理人中,姚则兵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这不仅出于这位“本土CEO”在精研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基础上对于道德修养的崇尚和人格境界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万基还是富饶,在其所执掌管理的企业纷纷遭遇“滑铁卢”之际,这位职业经理人却依然在业界保持了良好的口碑。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想要到这一位“本土CEO”的典型代表身上,去探求—种对于“职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闯 《新智慧》2002,(4X):9-10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曾有一位女士问卖葡萄的人葡萄是甜的还是酸的,那个卖葡萄的人以为女士大都爱吃甜的,就说葡萄是甜的,不料那位女士正身怀六甲,想吃酸的,于是就没有买。随后,又有一个老者问卖葡萄的人同一个问题,因为前一次的经验,那个卖葡萄的人就改口说葡萄是酸的,谁知老人的牙不好,想吃甜的,所以也没买。  相似文献   

7.
刘淼 《全国商情》2009,(6):87-88
采访前,笔者就听说这位闫秀荣火姐是位传奇人物。她白手起家,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雄厚的家产,是一位成功的传统生意人。如今,她年事已高,儿孙满堂,理应享受天伦之乐,过清闲的“贵妇”日子。但是68岁的闫大姐却选择再次创业,加盟了法蕾雅生态家纺事业。究竟这位闫大姐具备着怎样的性格,怀揣着怎样的人生理想,才成就了一段令人称奇的人生?笔者于5月中旬踏青燕郊,趁着闫大姐的法蕾雅专卖店开业之际采访了她,揭开了这位法蕾雅燕郊市场第一人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所谓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盎资本。而经合组织科技政策委员会于1996年发表的题为《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日与一位地级市家居大卖场的老总一同共进晚宴。席间,惊讶地知悉这位卖场的老总非常年轻,是84年出生的,不折不扣的80后,其貌不扬,但经营思路,非常了得。这位年轻的80后是子承父业,其父亲是当地白手起家、赫赫有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长春市某媒体工作已三年的满成祥,前不久去北京大学拜访正在读新闻系研究生的一位老同学,在这位老同学的寝室里,他的内心有种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这位印象中很少阅读的老同学的书架上,竟摆放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沉重的肉身》、《道德乌托邦的重构》等一系列让他光看名字就觉着眼晕的书籍,其他三位同学的书架同样令他感到惊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管理寓言     
唐明 《新智慧》2002,(1X):15-16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美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家是金融家。 他们中的一大批人是精明强干,思路敏捷的金融家;但他们又不仅仅是金融家,而是金融家加企业家。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 风险投资家在向企业投资以后,还要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卷入企业的整  相似文献   

13.
李娟珍  高宁 《大众商务》2006,(10):31-32
1999年,一名下岗职工在一家七平米的小店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修脚便是他的职业。此人便是刘尊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跟风陷阱     
冯鑫 《中国科技投资》2013,(25):140-140
身处视频行业,很多机会都极具诱惑性,会让人很想去抓。比如2009年那会儿,很多同仁纷纷去融资,拿到钱后就去购买版权、买带宽,那时候这些成了视频行业游戏规则的最高境界。我也去融过资,但跑了一个月实在是跑不动了。那一阵,我真的融到了钱,只是融资的数量不如其他几个大佬。对那一段的日子,我的记忆非常深刻,当时还有位圈内的大佬跑来跟我说,他融到了很大一笔钱。这基本上是视频行业的最后一笔钱了,其他人不可能再融到钱。  相似文献   

15.
我想给大家讲一位义工的故事。当尚德结束在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征地进入高新区后,中心却迎来了首位义工。这位义工在创业中心认真负责地工作了半年,从整理资料到各项工作,只要能插上手,她都认真去做。那段时间,创业中心的气氛格外好,长期以来做着创业服务的同志们,在这位义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服务的真谛。大家在相处中、沟通中,在共同对创业者的服务中,不但进一步懂得了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更懂得了爱和感恩。这位义工的故事现在应该赋予更深更意味深长的意义了,因为这位义工就是尚德施正荣博士的太太。分享施正荣:创业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6.
高档车车价贵 从中、美两国高档车的车价看,像宝马7系豪华型车的价格两国相差很大,在中国买3辆,在美国则可以买11辆。而花同样多的钱,在美国能买到的车型高出中国1~2个档次,如一汽奥迪A6L2.4排量豪华型车厂商指导价是52.98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花7.4万美元,就能买到原装奥迪A8L4.2排量的豪华车。  相似文献   

17.
林云帆 《大众商务》2005,(5X):40-41
26岁的刘蓝雨出生于古都洛阳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一位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学副教授。性格活泼的她,很小的时候就对漫画之类的书刊情有独钟。《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机器猫》等等,这些精彩的作品为她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小蓝雨常常偷偷攒下零花钱买漫画书,翻来覆去爱不释手地看。  相似文献   

18.
明白消费     
●一分钱一分货 这是商人吆喝买卖时的一句口头禅,它隐含的逻辑是“价高意味着质优”。这也是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个信条,但这是一个消费误区。 梁实秋散文《喝茶》中讲了他的一个买茶叶的故事。他初到台湾,粗茶淡饭,只想在喝茶上作豪华之享受。他到茶店去买上好龙井,店主取八元一斤的,他不满,店主取来十二元一斤的,他仍不满,店主勃然变色,厉声说:“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钱,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梁实秋先生受到这位性格耿直的商人的点拨,从此买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同一种产品的价格是以供需关  相似文献   

19.
《大众商务》2009,(7):27-27
在台湾的高雄市的一个郊区,一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农民,他是以卖菜为生,他每天挑个担子去市场卖菜。他一天大概能够挣上六七十快钱,是自己种了一点菜挑着去卖。可是,通过他仔细的观察,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台湾每个月的初六和十六都要拜土地神,凡是做生意的都要拜土地爷。于是他每次到了这个农历的初二和十六的时候呢,很多的公司会计小姐或者采购小姐会去菜市场买鱼、买肉买水果拜土地爷,每个月有两天。这时他灵机一动,他在想:如果他们都要买东西,但是他们都要出来买东西就不能够在公司工作。老板每个月花那么多钱让她来上班,结果她一个月要两天出来买菜,这对公司有损失。  相似文献   

20.
贾铭  刘艳 《新智慧》2005,(11):27-27
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招聘清洁工,一位年轻人经过考试,被录取了.第二天,这位年轻人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被分配负责清扫卫生间。工作又脏又累,他并不情愿,只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他换上工作服,带上大口罩,弄湿林布和拖把,很快就把卫生间清扫了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