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碧玲 《魅力中国》2010,(13):128-129
数学是一种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理论学习,从更新观念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面对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金波 《魅力中国》2014,(20):210-210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要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丁宗梅 《魅力中国》2013,(32):113-114
现在有较多初中生感觉数学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乐趣,知识教学质量低下。在教学中应该展示多种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4):175-175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刁井楷 《魅力中国》2010,(33):336-3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袁明刚 《魅力中国》2010,(16):247-247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桂茜 《发展》2009,(4):87-87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和加深理解的过程。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需要巩固过去所学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地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所学知识,也绝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  相似文献   

8.
龙远科 《魅力中国》2010,(7X):295-29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我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伍阳春 《魅力中国》2011,(3):196-196
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要通过合作交流的平台,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步秀 《魅力中国》2011,(6):264-264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欣 《魅力中国》2010,(12):39-39,40
学习数学重在实践,重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教师提供参与条件,预设教学方略,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尝试操作、探究等活动。学生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品尝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获得良好的知识、技能、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2.
何天佑 《魅力中国》2010,(22):245-245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足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应付各种名目的考试、调研,更多老师采取的是一味地讲、评、练、考,数学课堂形式单一、沉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在有趣、生动的课堂上学习数学、感受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4):207-207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文化观下进行概率论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深厚数学文化内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概念的发生、发展历史。通过案例解读枯燥的的概率知识,降低知识的抽象性,同时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用数学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3):219-219
在数学教学中,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l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轶燕 《魅力中国》2010,(7X):305-305
让学生在"创造"与"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是一条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活动,就面对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春山 《魅力中国》2014,(10):129-1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剑彬 《魅力中国》2010,(3):160-16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