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郎宝金 《北方经济》2001,(10):16-18
人类社会必须在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互补、和谐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这是自然法则,不可违背,否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虽然工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知识化的结果,是人类新的发展阶段,但它们都是利用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把各种资源变成产品,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经济.这种资源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剧增等严重后果,需要我们对过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以求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危及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二十几年来,我国在改善环境质量,缓解环境恶化趋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立和完善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与以往比较是否有什么不同?能否取得成效?能否得到足够的重视?回答是肯定的,在现代市…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一个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兴旺、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1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经历的3种模式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种模式。1.1传统经济模式它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相似文献   

5.
戈银庆  高育红 《发展》2000,(6):25-26
旅游业是人类发展行为的一种具体方式,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产业部门,与“资源”之间具有很强的依存度。在7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粗放经营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和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冲击,人们愈发认识到旅游活动应小以破坏自然环境为核心目标.更加关心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问题的提出和环境伦理学的内容 (一)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它几乎是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以及城市的建设同时出现的.但环境问题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生活,而又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地球的负荷能力,导致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极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各国局部的经济和环境利益日益全球化,生态、环境与发展同宗共源.于是开始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恶化、破坏,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社会栋梁,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自觉践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既是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质构成一个综合体 ,即生命系统 ,而无生命的物质包括光、热、空气、水、土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 ,构成了生命运动的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就是这两个系统的有机组合。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生存 ,人类的生存同样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既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又提供了人类从事活动的物质资源。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 ,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加强了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剧了。因此 ,生态环境能否维持正常的运行 ,能否继续成为人类生存的良好基础 ,首先取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本文通过对生命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资源因素、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破坏、水资源发生危机等几方面论述了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即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又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试论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天 《发展》2010,(3):23-25
一、导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对资源及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长久趋势。具体到各个地域而言,测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其重要内容.本文将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对1995~2005年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动态分析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发展具有鲜明的双效应。它直接推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能源的高消耗、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科学技术必须走向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5,(4):1
近代以来,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环境急剧地受到了破坏,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已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环境保护运动因而风起云涌,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流,生态意识成了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从古至今,风水民俗盛行于客家人聚居之地,成为客家人生产、生活活动中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郭起华与柏海珍通过《生态史视野下的赣南客家风水文化探讨》一文,提出赣  相似文献   

13.
黄九渊 《开放导报》2001,(11):37-38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出发,依照地理区域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区域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军 《发展》2008,(6):52-52
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是基本前提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就要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理念。新的发展观要求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不仅要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新的系统观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只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物种和资源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破坏和无节制地利用资源,否则必然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新的价值观要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相似文献   

15.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资源,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作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美、安逸的生活环境。然而,随着人类贪婪的破坏,森林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已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涛 《特区经济》2006,(3):105-106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中国资源、环境、生态的综合危机,所造成的危及整个中华民族继续生存发展的严重后果,是这些问题政治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政治化的进程,又成了21世纪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新动力源泉;成为解决这些危机,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成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瑜 《魅力中国》2014,(8):256-256
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当然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间题日益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不得不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进行重新审视。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把环境与发展分开的政策,是把环境保护置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修补位置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环境是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舞台。自从人类告别蛮荒时代步入文明时代起,就开始了对空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污染,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逐步扩大,人类更是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破坏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的沾沾自喜中清醒过来。对于环境的保护,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日益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环境保护不应滞后于工业发展,而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而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治污费用的昂贵使一些生产者与消费者无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威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外部性问题。根据外部性私人解决和公共部门解决的二元区分,本文主要论述环境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