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投资者造成了负面的效应。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对国内外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价,以期寻求适合我国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IFRS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我国2005年至2008年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扩大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明显地增加了,其中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扩大可能是由于会计稳健的结果;公司为满足盈余管理的各种动机需要,会灵活地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来协调互补地达到恰当调节利润的目的;除了股票增发(Zengfa)动机以外,其余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都利用了新会计准则的强制实施来进行应计或各种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的识别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群 《审计与理财》2008,(12):50-52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自然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多呈现为短期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相似文献   

6.
公司要取得廉价的权益资金成本日益艰难。文章选取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索盈余管理、股东积极行为与权益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如何获取廉价的权益资金成本。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权益资金成本越高;公司取得的权益资金成本越高,对竞争优势越不利;股东积极行为能调节盈余管理与权益资金成本,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有效性,股东积极行为获得投资者青睐,进而降低了权益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的动机众多,其中之一是期望借助这一行为使公司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报告余增加或平滑盛余,以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定的盈余数字,进而维系本公司股价的稳定与上扬。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自然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经济环境、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给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加上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多呈现为短期利润最大化.虽然盈余管理本身又具有二重性,但在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的同时,也为机会主义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审计署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审计的案例,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前相比,接受政府审计后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与未接受政府审计的央企上市公司相比,接受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轻。这表明政府审计有效抑制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上市公司存在着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通过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变动表现出来,但目前我国学者对二者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文章探讨递延税款的变动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探讨盈利公司、微利公司及亏损公司通过递延税款进行的盈余管理与企业扭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陨的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盈余管理都是非常具有争议的公司行为。我国市场机制正处于转轨阶段,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还不尽合理,证券市场投资者还不成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层腐败、财务欺诈的规范约束还不完善。因此,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3.
樊懿芳  纪岩 《财会通讯》2009,(2):123-126
本文以2007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没有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相比,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而确认了债务重组损失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了债务重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债务重组准则给公司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对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面临亏损压力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09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DD模型、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尽管市场环境(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特征后发现,协议转让的公司、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的公司更偏好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高翔 《会计之友》2013,(5):56-58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两面针公司为例,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剖析,并提出制约盈余管理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认识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没有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相比,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而确认了债务重组损失的公司债务重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进行了债务重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研究表明,我国现有债务重组准则给公司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对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面临亏损压力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盈余分布密度检验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7年1330家,2008年、2009年1335家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盈余分布密度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假设: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文中从监管制度、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这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缩小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衍生工具应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衍生工具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大,特别是在衍生工具经济复杂性较高时;衍生工具应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财务风险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应用衍生工具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小,且在衍生工具经济复杂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一结论从侧面验证了应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以2012—2014年度我国非金融类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在5%的统计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财务压力、公司成长性对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为研究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