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林青 《保险研究》2014,(11):13-13
保险合同制度作为专门适用于保险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其适用效果决定于保险市场的客观需求。因互联网金融引发的互联网保险意味着对包括保险合同在内的保险立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必然影响到保险合同制度规则的重新构建和适用。为此,本文首先就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加以分析,提炼其不同于传统保险市场的诸多特点。进而,分别从保险合同的缔结阶段和履行阶段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合同制度的影响。前者论证互联网保险影响到认定保险人之条款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和认定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法律标准;后者论证互联网保险对投保人身份的认定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认定等环节的影响。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争议,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保险公司同质化态势与专业化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同质化竞争态势比较明显,严重阻碍着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部分中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开发及定位、经营管理体制、竞争手段、保险服务等方面模仿现象突出,差异性不明显,甚至没有差异性。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继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专业化经营将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保险产品专业化、保险服务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专业化、保险人才专业化和保险市场监管专业化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所载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团体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适用。文中分析了团体保险业务中个险团做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处理方法及建议,对保险经济活动中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与应用提出新的见解;同时提出,在现代保险市场呈现保险合同消费化趋势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完善保险立法,尤其是要建立诚信责任追究机制,扩大违反诚信经营原则的成本,适当引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条或理念,适用《合同法》解决保险合同纠纷,抑制市场不诚信行为,保护市场弱势一方,以维护社会公平、信用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4.
保险消费者正当权益保护是保险领域的重要工作。欧盟在消费者保险合同的管辖和冲突规则方面,形成了倾向保护保险消费者的自洽体系。通过限制意思自治原则,欧盟确立了以保险消费者住所地法院为核心的管辖权体系,和以保险消费者经常住所地法为核心的冲突规则体系。我国在涉外保险消费者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应借鉴欧盟的经验做法,拟定倾向保护弱方的消费者保险合同管辖和冲突规则,实现涉外保险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程序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审理保险人预收保费至保险人承保前发生保险事故的赔偿纠纷案件时,审理法院通常认为:保险人预收保费的事实与保险合同成立没有直接关系,预收保费不能证明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对在预收保费后至承保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保险责任。大多数国家的保险法根据契约公平原则,规定了暂保险和强制临时保险制度。对预收保费后至承保前发生的保险事故,要求保险人依约定或法定承担保险责任。在我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的今天,应当建立以保险立法和司法方式干预保险责任承担机制,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保险行为中,保险费交付与否往往与保险合同的存续相关,因此影响到具有消费者身份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在我国保险实务上,保险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第一期保险费没有交付,保险合同尚未成立;或以第二期及后续保险费未交付,作为不承担保险责任的理由,使保险消费者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往往得不到保险赔付,这已成为我国保险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保险费交付中的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应当引起我国保险立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申河 《中国保险》2014,(8):46-49
纵观保险中介的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保险中介在保险资源有效配置,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便利化服务的同时,由于发展空间的局限以及自身"利益"驱动,违法违规经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中介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保险业发展。因此,治理整顿意义重大。问题的提出我国保险中介体系是1992年伴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8.
王光伟 《上海保险》2014,(4):47-50,60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保险中介市场,优化保险中介市场格局,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作为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经纪是保险市场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2000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保险条款是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格式条款.在保险实务中,由于广大消费者对合同、经济合同、保险合同的内容了解较少,特别是对保险的格式合同特点不够了解,或对保险合同内容理解的偏差,常常引发保险合同纠纷,有些还形成保险诉讼案件.因此,普及保险合同知识,引导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详细了解格式合同的特点及内容,维护保险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于扩大保险覆盖面,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新修改的保险法,当时为适应"人世"后的急需,修改的重点集中在保险市场、保险监管领域,对有关保险合同的法律问题较少涉及,但是保险市场的运作却是一天也不能缺少法律的规范,此项空缺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释来解决,然而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愈演愈烈的保险诉讼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但使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遭受损失,同时也给保险行业的名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保险诉讼面临困境 一、诉讼往往造成"双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保险消费需求与保险市场发展具有关联性。本文从保险市场外部环境变化、保险市场需求特征变化和保险市场供给三方面,探究当前影响保险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对保险消费需求与保险市场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效提高消费者需求提出意见建议,以期对保险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可争辩条款制度通过约束保险公司撤销保险合同的权利,强化保障保险消费者的保险合同权利,但同时也可能诱发保险消费者的道德风险。本文重点围绕我国保险法关于不可争辩条款制度的规定,结合他国立法例,论述我国不可争辩条款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勇 《上海保险》2012,(11):23-27,37
保险消费者是保险市场存在的源泉和基础,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仅保护了保险消费者单一群体的利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保险市场中存在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5.
保险理赔     
<正>保险理赔是保险合同履行的核心部分。理赔管理作为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其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业绩、形象、竞争力,乃至在行业的声誉。然而,保险“理赔难”恰恰是我国保险市场的一个痼疾,理赔服务中存在着理赔流程复杂、处理时效慢、惜赔、客户满意度低、理由不充分的拒赔和滥赔同时并存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保险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保险“理赔难”源于保险产品相对复杂、各方理解有分歧、  相似文献   

16.
万嵩 《上海保险》2012,(7):13-14,26
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政府为矫正保险市场失灵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险市场中存在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消费者数量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是摆在保险监管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险交易成本包括保险合同执行成本、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保险监管成本。交易成本的存在影响了保险交易的公平和效率,降低了社会福利。保险企业信用评级通过降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能有效降低逆选择,减少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保险交易成本。在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下,加快建立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必须首先建立政策支持、制度支持、数据支持和人才支持平台以保证保险企业信用评级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总站的成立,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免费的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平台,体现了鲜明的创新特色由于保险监管机构没有裁决保险合同纠纷的权力,一直以来,保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产生合同纠纷且无法协商一致时,只能通过诉讼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消费者维权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保险市场的信用环境直接关系到保险业的长远发展,信用作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着保险主体的利益得失。保险人的"隐蔽"失信,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信用监管的失缺构成了当前保险市场的信用现状。维护保险市场的信用环境有助于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保险主体为了自身利益而博弈信用,规范市场加大惩处、"稀释"保险合同、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创建诚信信息平台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保险业持续迅速发展,保险欺诈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广东省东莞、珠海、江门三市83家地市级保险机构中,40%的机构认为自2000年以来保险欺诈现象逐年上升,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保险欺诈,不仅危害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根据保险合同关系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可将保险欺诈分为保险合同成立时的欺诈和保险合同履行时的欺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