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重要原因是实行了统制经济的办法。但是统制经济并不是日本政府的长久措施。通过统制经济“积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吸取过去市场经济失败的教训,从而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革,最后进入新的市场经济——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这才是日本政府的目的,也是后来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真正原因。一、统制经济(一)统制经济的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怎样恢复?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恢复经济的方式。当时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最早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其政策效应备受世人关注。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引发了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高潮。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根据"新增长战略"提出了重振日本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产业政策。而作为未来增长产业的前瞻性扶持政策,今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创造"需求"为主、扶持"软产业"出口以及培养产业活力上。日本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同样面临着后危机时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与企业经营正面临巨大转折。这首先起因于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日元的急剧升值,同时也由于以往的体制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了。日本经济及企业经营的特点,在于政府对民间企业活动的积极干预,持续性的商业交易,以企业组织的稳定为重点的经营及人事制度。其中大多是二战时期,在有效地利用国家资源的过程中诞生的。这种被称为“1940年体制”的日本模式,对于赶超欧美的技术水平和扩大日本制造业的供给能力相得益彰。但这种赶超型经济和重视生产者和企业组织长期存续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愈来愈凸现出日本消费者“富国贫民”的窘境。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一个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较多的国家。政府干预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却时时遇到来自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思想和行动的抵制与抗拒,这是因为在日本企业经营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讨厌政府干预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一直被冠以"奇迹"的称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被认为是政府治理下的经济:与最小化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相反,许多部门依然离不开重中央政府的支持。新常态的提出说明我国政府的治理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改进公共管理的地步,但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依然面临着治理能力弱、实践手段单一等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治理提出的新的要求,系统性地阐述了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上面临的困境,并在最后进行了公共管理的出路分析。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市场经济与经济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3(5):12-15
日本市场经济相异于欧美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强,干预范围广,并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本文侧重对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日本经济计划的性质、特点进行考察,以揭示经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日来日元在日本政府的有意诱导下出现了快速贬值的趋势,日本政府的许多官员和经济学家相信这是使日本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举措。笔者认为导致日本经济长期疲软的主要原因并不出在外部均衡问题上,而是因为日本内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与保护、资源的非效率配置和企业治理结构缺陷等原因所造成的。日本政府应谚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些对日本经济发展影响显著的不利因素,而不应该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日元汇率贬值问题上。只有这样,日本经济才有可能真正走出低谷并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国家限制及其放宽的趋势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国家限制是政府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以法律、行政命令和通知等形式,对企业活动和产业活动规定某些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或要求,是国家干预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战后日本的国家限制,是在经济...  相似文献   

9.
政府干预危机: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原因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本文认为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根源在于,曾给日本带来经济奇迹的政府干预型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政府干预危机。本文试图从制度 分析的角度探寻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源,重新认为“日本模式”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赟 《世界经济研究》2012,(12):72-77,86
战后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问题使日本曾经是世界上的污染大国。通过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群众的共同努力,时至今日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环境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产业结构向耗能低、污染少的产业转移。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是日本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以及严格、彻底、有效地采取措施落实各项环境政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地方政府先于国家制定区域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对国家层面环境政策和环境法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日本地方政府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为日本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对国家环境政策采取抵制的态度,阻挠或干预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分析日本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我国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中的职能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发展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的要求也格外迫切,而在这一领域,日本的企业分包制非常值得关注。作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日本企业分包制对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社会应推进信用机制构建方面有着很好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日本的雇佣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终身雇佣理念被淡化,企业为了节约劳动成本,大规模缩减正式员工,并积极雇佣临时工。于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流动化。这对企业来说,增加了雇佣的灵活性,但不利于长期发展;对劳动者来说,扩大了择业范围,但出现了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待遇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日本防卫政策由守向攻的外向型转变,近年来日本军工产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政府主导下,日本军工产业以针对性、前瞻性、集约化和增强自主性为目标,以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为牵引,加强了远程作战武器平台及系统的研发与生产,重点研发空间技术,并继续维持强大的核武器生产潜力.日本这种军工发展态势与其防卫政策之间的互动极有可能导致地区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东亚地区和平.  相似文献   

14.
"Many Japanese firms have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of compulsory retirement upon a female employee's marriage. In 1966, this practice was ruled as being contrary to provisions in Japan's Civil Code. [The authors] have specified and estimated a model of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ge at marriag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that this discrimination has had on nuptiality in Jap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 average, after accounting for an upward trend, women who married after the 1966 court decision married about one year younger than women who married before 1966." It is also found that age at marriage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including wife's w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husband's income and educational level, and wife's family background. Data are from a 1975 survey of women aged 20-59 who were living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相似文献   

15.
By using unique firm relocation data in China, we first document the relocation behavior of Chinese firms and show that les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relative to market forces) can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y facilitating industrial relocation which saves on costs. Ever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1, investments have poured into the coastal region, which in turn, have almost tripled land costs in the major coastal cities. We exploit this land cost shock in the early 2000s to identify its effect on the relocation behavior of firms. Specifically, we instrument land price growth with the access of a city to foreign markets (approximated by distance to Shanghai), and then estimate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land costs on firms regarding land reliance. Our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migration rate of Chinese firms in China is on average 3.2%, (2) Rising land costs drive firms to migrate, and firms that use more land-intensive technology are more compelled to migrate, and (3) in regions where the loc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stronger (the market is less developed), the relocation decision of Chinese firms is distorted in the sense that firms are less likely to relocate despite surging land prices due to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措施,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环保意识加强,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化。日本政府相应调整其汽车产业政策,以保持其汽车产业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政策和现今世界经济紧密相关,对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起至今,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实施已有5年。在过去的5年中,日本政府在观光立国战略的体系框架下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日本各界对于观光立国战略的成功实施都寄以厚望,希望观光立国战略能够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政治、经济双重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些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政策法规其本身的内容、实施的状况、取得的实效、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后,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法规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业将成为日本针对国内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的契机,一方面观光立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战略也将为日本努力成为政治大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国平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7(3):7-11,21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曾一度地眼过美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走出了一条明显区别于欧美的模式,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对资本需求变化状况,运用对外直接投资较为成功地推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以及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本从"一亿中流"滑向"阶级社会",成为经济差距大国。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差距是划分阶级(阶层)的主要依据,阶级(阶层)又导致经济差距固定化。日本的经济差距问题有很多情况与中国相似,从对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关系的分析中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小泉东盟五国之行与"小泉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日本与东盟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面临新课题以及日本通商政策和集团化战略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小泉东盟五国之行提出了日本对东盟外交的新理念和“小泉构想”。小泉构想虽然受到了东盟各国的欢迎,但也有不和谐的弦外之音。由于小泉构想的空洞性和暧昧性,再加上日本国内农业自由化的掣肘,如何实现小泉构想,乃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