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平  随洪光 《经济评论》2007,148(6):73-77
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签订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6-2005年15个行业的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其中垂直溢出效应较水平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高技术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上述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应以促进国内研发为出发点,兼顾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的数字技术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1年的地区层面和企业层面数据,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技术溢出效应在企业具有较高的动态能力时更强,具体来说,企业较高的机会识别能力、整合重构能力和组织柔性能力强化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对于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更强的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强。根据研究结论,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技术吸收能力,以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动态能力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合理利用、配置市场资源,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赵榄  常伟 《技术经济》2007,26(9):67-71
中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着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效应受到地区差异、所有制结构、市场规模等不同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竞争,提升FDI对中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如何利用国际循环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提高国内经济活力和技术水平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需求。本文从创业角度切入,探索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创业活动,尤其是创新型创业活动的影响。本文将创业类型的划分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研究,尝试解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促进创新型创业的关键制度要素。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59个国家268个观测值的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会在正式制度薄弱国家表现出更强的模仿型创业促进效应,但仅在制度较完善国家表现出对创新型创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道国研发投入、产权保护、金融发展和创业扶持水平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能否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的关键因素。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创业关系的理论框架,也为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既有的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及模型为基础,引入知识生产函数、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云南省州市创新能力的模型。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将云南省15个州市聚类为三类,利用2003—2008年云南省三类州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云南省三类州市的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云南省三类州市的创新能力均未有显著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云南省州市的创新能力完全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格瓦蒂假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是自然产生的,"溢出效应"是否产生以及"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一定的经济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贸政策.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3年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政策体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原因是我国外贸政策体制是以重商主义的"出口创汇"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的,这使我国的外贸政策仍属于一种保护型政策,因而不利于外商在华投资溢出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存在多种途径,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当地人力资本存量、当地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东道国企业研发水平、东道国金融市场效率等因素都将对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提高我国引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需要调整我国利用FDI的战略和政策;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改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优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基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钟芸香 《经济导刊》2007,(7):184-186
一般来讲,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粗略地分为垂直投资和水平投资,把投资分为垂直投资和水平投资两种类型分别进行探讨,对发现投资自由化和贸易福利效应的真实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维度,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周边邻近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具有较为强烈的阻碍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滞后和路径依赖;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三大区域财政透明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与高透明度和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相比,低透明度和低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较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提升投资营商环境,同时,地方政府之间还应加强互动与合作,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DI on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when firms compete both in the choic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in R&D. A two-country, two-firm model is used. The problem is structured as a three-stage game in which firms must decide: the mode of foreign expansion; how much to invest in R&D; how much to sell in each market. It is shown that in high-technology sectors a policy of attracting inward FDI may increase welfare in both the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The effect on host-country welfare is found to be more beneficial if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 are national, instead of international, in scope.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08,自引:4,他引:108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与R&D投入比重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提高国内自身的R&D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对外直接投资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中某一居民实体(直接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的某一企业(直接投资企业)中获得永久利益的目的,同时这种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直接投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关系以及对该企业的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按照三条路径演进:渐进的演化路径、间断的演化路径和经过临界点的演化路径。本文主要将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目前引用率较高的观点分别按照其演进方式进行归纳、介绍和评价,认为有必要在学习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实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4.
Endogenous spillovers and incentives to innovat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mmary. We present a new approach to endogenizing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 Firms choose levels of a cost-reducing innovation from a continuum before they engage in competition for each other's R&D-employees. Successful bids for the competitor's employee then result in higher levels of cost reduction. Finally, firms enter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We apply the approach to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on the effects of the mode of competition on innovation incentives. We show that incentives to acquire spillovers are stronger and incentives to prevent spillovers are weaker under quantity competition than under price competition. As a result, for a wide range of parameters, price competition gives stronger innovation incentives than quantity competition. Received: February 1, 1999; revised version: November 14, 2001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引入和技术学习——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技术空间博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很多研究局限在总体正负外溢效应的争论上,很少有学者关注区域因素和企业行为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本文借鉴Wang与Blomstrom的内生理论模型建立思路,把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放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同时引入“距离”因素,更全面地分析外资企业的技术引入行为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6.
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本文运用中国四位数制造产业数据对R&D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估计两种不同的生产函数模型,本文发现R&D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在控制了市场因素和产权因素的影响后,R&D与生产率之间仍旧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还发现,R&D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依赖于产业技术机会,高科技产业的R&D产出弹性显著大于非高科技产业的R&D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17.

Over 75% of FDI in Poland originates from the EU. The EU also predominates in the exports and imports of FDI compan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whether FDI is likely to replace trade or to create new trade flows.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Poland's trade with the EU. The FDI impact on Polish trade can be seen as its contribution to export creation. Moreover, externalities caused by trade and FDI inflow are influencing Polish specialisation patterns, which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economy into the world market.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growth of e-commerce (whether business–business, business–consumer or consumer–business) can increase a critical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gap that disadvantages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in their future e-commerce participation. This gap is linked to the type as well as the volum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which economi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attract. The macro technical, legal and socio-economic problems that entwine FDI inflow and e-commerce growth in LDCs, reducing e-commerce attractiveness and also making FDI less attractive, are classified. Governments must recognise this interdependence, pin-point the types of macro constraints operating in their particular economy that curb FDI in e-commerce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prioritise the desirability and incentives offered to the various types of FDI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投资与外国投资、增量FDI与存量FDI对中国就业总量的不同影响得出,单位国内资本比国外资本、单位存量FDI比增量FDI具有更高的就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国家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和对外企业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1999年全年新批境外非金融类企业310家,与1998年(309)相比,数量基本相同;新批境外企业和投资项目的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19亿美元,增幅达131.8%。现在,中国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总数已达5976家,协议投资总额达10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9.5亿美元。上述境外企业及境外投资行业包括:贸易、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劳务、咨询、工业生产加工、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资源开发等。但是,目前我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与我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吸引外资与对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1:0.13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对外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调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当前我们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