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开展后续审计对于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维护审计权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就搞好后续审计需关注的五个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开展内部审计——后续审计的主要程序 1.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在开展后续审计前,内部审计机构需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要对审计期间的各类审计决定和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进行清理,全面收集审计资料,包括审计所需的来自有关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要理出审计决定和意见中的重要、疑难问题,逐项列出“后续审计”清单,  相似文献   

3.
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处理后相隔一定的时间,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处理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后续审计对于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对于维护审计权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谓后续审计是指审计者向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报告、陈述审计结果以及被审计者提出反馈意见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对被审计单位所进行的跟踪管理活动,旨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及弱点,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后续审计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审计实践中存在被忽略或不重视的现象。一是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完成后续审计程序,审计机构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审计建议或审计决定,审计就告一段落。对被审计单位是否依据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调整等后续情况不再进行审计跟踪,省略了后续审计这一重要程序,造成一些单位审计后不改错、  相似文献   

6.
后续审计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审计实践中存在被忽略或不重视的现象。一是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完成后续审计程序,审计机构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出具审计建议或审计决定后审计就告一段落,对被审计单位是否依据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纠正、调整等后续情况不再进行审计跟踪,  相似文献   

7.
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某单位两次审计所反映的问题是雷同的。这说明:前次审计披露的问题依然存在,审计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是被审计单位没有重视审计建议,二是审计部门没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跟踪检查,即没有实施后续审计。而后续审计是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  相似文献   

8.
徐亮 《审计月刊》2007,(2):44-45
一、后续审计存在的难点分析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提出后续审计是审计部门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目前,笔者认为,后续审计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一、后续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含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发出一定时间后,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载明的审计问题是否已采取了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结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具有审计特色的一个地方就是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指出,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  相似文献   

11.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立项、准备、实施及报告和后续跟踪四个阶段的审计工作,都离不开审计调查。因此,开展好效益审计,以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必须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将审计调查所取得的建设性和宏观性建议,所了解到真实情况集中起来,凭借调查证据、  相似文献   

12.
柏蓉 《宁夏审计》2006,(4):30-31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审计评估,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它在审计目的、内容、职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上主要体现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一体化和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展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剑 《审计月刊》2006,(3):21-22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是把握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挖掘审计线索的关键环节,审计数据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审计成果的体现,影响到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质量。实践证明,审计数据分析质量受制于很多因素。开展计算机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步骤:一是通过审前调查,获取必要和充分的信息;二是采集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数据,全面掌握情况;三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清理和验证;四是构建适合分析用的审计中间表,建立审计信息系统;五是开展数据分析、把握总体、锁定重点,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六是建立个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群 《现代审计》2005,(5):52-52
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创新审计方法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如开展送达审计节约审计成本,开展审计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等。但在审计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不能忽视保密工作。因为,根据《审计法》、《保密法》中对审计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一是审计机关负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保全责任。被审计单位将会计及相关资源提供或送至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即对会计资料保持完好、完整性产生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淮阴师范学院的审计工作不断见成效,上台阶,先后获得省、市有关单位表彰。淮阴师院内审工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审工作方法,现总结如下。一、努力促进主管领导、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三头热要搞好审计工作,领导重视,审计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两头热问题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还要促进被审计单位这一头热呢?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感到:内部审计毕竟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是:地位平等,互不隶属,目的同一,互动互促。唯一不同的是:内部审计有其相对独立性,比较超脱,审计主体不存在部门利益问题,它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送达审计,也称报送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按要求送达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方式。实行送达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遏制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现就送达审计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一)开展送达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时间上,克服了审计人员每天下乡往返路上花费掉的时间。从地点上,克服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围前围后,领导陪同。从监督角度看,加大领导对审计人员及审计人员之间监督力度。(二)开展送达审计,有利于审计质量监督。就地审计对审计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存在一定的局…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常艳 《商贸与会计》2001,(12):33-33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的时间,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及建议是否已采取了适当措施而采取的审计。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服务于监督之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孟炳 《审计月刊》2007,(1):29-29
一、审计通知书的重要性 审计通知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审计人员依法进行审计的法定依据。它的重要性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进入被审计单位审计、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出具审计报告和下达审计决定书进行处理处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审计月刊》2007,(12):66-66
近日,竹山县审计局组织全局审计干部对今年以来完成的审计项目开展交叉审计回访调查。调查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采纳审计意见,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情况,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纪律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抓好审前调查,评价固有风险审计前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是每个审计项目都要涉及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审计人员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搜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审计组应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开展审前调查,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同通过对被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