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被世界公认为"第二硅谷"和"创新创业的国度"。本文从助力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以色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包括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孵化器、投融资机构、初创企业等在创新创业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国外利用以色列创新创业资源的情况,进而结合中以创新合作的现状与基础,探讨了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的以色列,因"创新的国度"而闻名于世,中国也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中以两国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优势互补明显。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中以两国经贸交流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赴以色列投资日趋升温,渐成"热潮"。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赴以色列投资的现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大都只提其阶级性和科学性,而没有国度性。那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存在国度性呢?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有其国度性的,但被忽略了。这种忽略,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步入误区,不能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建设提供必要理论指导的主要原因之一。承认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注重中国经济矛盾特殊性的探讨,是这门学科在中国得以发展并发挥其历史作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作为"创业的国度",多年来其孵化器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效模式。本文分析并总结了以色列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在深入剖析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认为我国众创空间建设应提升专业化服务、构建标准的入驻机制、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并逐步推动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5.
对于那些大型科技公司来说,要想忽视以色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关注着这个国家.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几乎一半都有过收购以色列入创立或者正在营业的研发中心的经历,单是思科一家公司就收购了9家以色列的公司,而且还在继续寻找更多合适的收购机会.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困境,正所谓需求孕育着发明创造的能力.那些面临威胁的小国,比如韩国和新加坡,也能创造出和以色列一样让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纪录,但是与以色列相比,它们却没有一个能培养出企业家精神,更不用说大量的创业公司了.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奖励机制成功融入其国家创新战略,在其创新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以色列设立主要奖励的经验和做法,以及重要作用。以色列通过设立以色列国家奖,表彰了各界杰出贡献者;发起沃尔夫奖、哈维奖、大卫奖等国际大奖,提升了以色列国际创新地位;设立"创世奖",增强了全球犹太民族认同感;设立脑技术奖、可替代能源创新研究总理奖等领域奖,加强了重点领域创新。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奖励机制作为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重要手段,以色列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晨  刘璐 《经济》2015,(Z1):116-118
欧洲的智慧城市实践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2000年,英国南安普顿市启动智能卡项目,拉开了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以"绿色"、"生态"、"人文"为主要目标,英国开展的贝丁顿社区和格洛斯特智能屋等项目,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近日,在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使、未来城市创新中心主席大卫·金爵士的讲述中,《经济》记者走近这个远在西欧的绅士国度,深入解读它古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虽地处富产石油的中东,常规能源却极其匮乏。但以色列在能源匮乏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敌视的"夹缝"中,通过发展多元化能源创新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以色列能源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其多元化能源创新战略,寻找我国能源创新战略发展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因为人均GDP和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被冠以“创新国度”的美誉,其研发投入占GDP比例长期保持在4%以上,人均研发水平、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万人发表国际论文数、人均风险资本投资规模、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数均名列世界首位,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及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列世界第三位。以色列是中国在中东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关系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有的针对创新主体的需求而设置科技计划体系的国家。文章系统分析了以色列国家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和科技计划体系,借鉴以色列科技计划体系促进以色列成为世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科技计划提出了工作建议,包括完善科技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孵化器培育政策、建立大学生创意创业专项、设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11.
探索以色列发展之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色列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国度。它拥有悠久、曲折和顿挫的历史。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人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土地多为荒漠,十分贫瘠,严重缺水;加上同巴勒斯坦以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流血冲突从未停止,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但是,以色列在这种处境中仍能迅速崛起,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人均产值达17500美元。不到3%的农业人口不但使农产品全国自给,还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与以色列资源高度互补、主导产业高度相关或相近,加之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基础,双方创新合作空间十分广阔。可通过与以色列在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智能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为此,建立东北地区与以色列之间的高层对话机制、合作研发机制、战略对接机制等,并采取中以产业创新基金、中以产业园、中以联合研发与实验中心等多样化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初到美国,就有机会驾车上路——持有其他国家驾照且驾照处于有效期即可在美驾驶机动车辆——感受这个"车轮上的国度".不免照猫画虎,照搬国内那套经验来驾驶,虽然有些不习惯,却也总体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日子久了,随着对道路规则、驾驶员行为乃至执法者的行为的接触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纳闷、苛责,到逐渐的理解、佩服,遂想要是我们能从中有所借鉴,或许对于曾经尝到甜头却又深受其害汽车经济的良性增长有些好处.  相似文献   

14.
欧洲的智慧城市实践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2000年,英国南安普顿市启动智能卡项目,拉开了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以“绿色”、“生态”、“人文”为主要目标,英国开展的贝丁顿社区和格洛斯特智能屋等项目,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近日,在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使、未来城市创新中心主席大卫·金爵士的讲述中,《经济》记者走近这个远在西欧的绅士国度,深入解读它古老而前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江沿 《经济前沿》2007,(8):41-44
中国西部耕地少,水资源严重匮乏,气候干燥,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首先意味着该地区的农业开发,而农业开发的关键是农业科技创新.在当今世界,与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最为相似的当属以色列.同样是农业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国家,以色列却创造了不一样的农业奇迹.以色列依托高科技实现"开源"与"节流"并举,推广"扬长避短"的生态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的成功实践给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潘利 《广东经济》2016,(6):34-36
以色列乃弹丸之国,人口800多万,面积2.6万km2(和珠三角七市面积差不多),资源匮乏,强敌环伺,然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发明了计算机最核心部件——微处理器和奔腾处理器,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端军工技术引领全球,拥有5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达到90%以上,GDP持续保持7%以上增长率.为何以色列科技创新动力绵绵不绝?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实施"国家科技孵化器计划",打造了众多高科技孵化器,将无数的高端科技孵化为企业、转化成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层出不穷、活力四射,犹如源头之水提供了绵绵不竭的支撑.以色列依托科技孵化器实现创新发展的经验值得广东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超越创新》网2011年7月15日消息,以色列Solaris Synergy和法国EDFGroup联合开发出了一种抗腐蚀水上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望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地区建设太阳能电厂,这既不会和居民争夺土地,降低了电能输送成本和能源损失,又解决了电能输送和土地占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法国是一个酷爱发明创新的国度.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法国社会备界便开始经常讨论"法国经济的竞争力"问题,而且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创新"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智能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其自身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对智能城市中知识管理任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wiki-folksonomy的知识协同模式和面向智能城市的协同知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正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存在核心智能部件与整机发展不同步、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大、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隐患、缺乏统计口径和产业标准、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尚未建成等问题。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从而促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