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商》2009,(8):32-32
3月23日,中国第一个并网光伏发电基准价位诞生。之前包括华能、国投电力在内的五大电力集团联合体、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力诺太阳能等在内的知名企业竞标的“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特许项目”,最终由国投电力和天威英利的控股公司组成的竞标联合体以0.69元/千瓦时的“超低”价竞标成功。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发飚     
太阳火了,光伏产业火了,火到近乎疯狂。不仅在中国火,在美国更火,其热度丝毫不亚于8年前的互联网。截至2007年底,中国竟然已经有10家太阳能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总市值已经达到250亿美元。 与当年亚信或新浪不同,这一次带领兄弟们冲纽交所与纳斯达克的是施正荣和他的无锡尚德。在他一个人的示范下,先后又有7家太阳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分别是:CSI阿特斯、常州天合,江苏林洋、河北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电、江西赛维。  相似文献   

3.
王强 《商务周刊》2008,(23):179-180
8月底,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发布了一份年度光伏企业的全球排名。在这份排名中,除无锡尚德仍稳据第三甲之外,另一家名为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中国企业也进入十强。早在今年年初,《华尔街日报》曾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175年来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了一次综合评价,英利(YGE)被评为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活  相似文献   

4.
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向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天威英利谋划着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并抢占新行业的世界领先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财富》2005,(12):27-27
G天威:当之无愧的太阳能概念龙头,子公司天威英利具备核心技术,能够生产关键的部件——多晶硅片。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达到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组件10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产值可达到30亿元。参股新光硅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问题。目前定单已经排到2007年,赢利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施正荣财技 无锡尚德“私有化”及上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鹏 《新财富》2006,(3):48-57
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时,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无锡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国企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为便于海外上市,施正荣2005年1月设立了“尚德BVI”公司.开始对“无锡尚德”进行私有化。借助“百万电力”提供的6700万港元过桥贷款为收购保证金,“尚德BVI”开始协议收购“无锡尚德”的国有股权。除直接从发起人股东手中收购44.352%的股权外,“尚德EVI”还收购了一家BVI公司“欧肯资本”,后者从两家国有股东手中受让了“无锡尚德”24.259%的股权。2005年5月交易基本完成时,“无锡尚德”的国有股东获得了约13.3倍的回报率。同时,海外投资机构则出资8000万美元、以6倍市盈率溢价入股“尚德BVI”并为规避风险设计了一份“对赌”协议。由于施正荣属澳大利亚籍,“无锡尚德”“重组”后变身为完全的外资企业。2005年12月4日:全资持有“无锡尚德”的“尚德控股”在纽交所上市,按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持股达46.8%的施正荣身家超过14.35亿美元,外资机构的投资则增值近10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5月24日,由机电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出席的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STP)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纽交所上市的先例,无锡尚德也一跃栖身全球光伏产业前5强。借助“热得烫手”的“阳光”事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施正荣以26.4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9.
《商》2015,(52)
光伏行业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实现境外上市,是我国光伏企业海外资本运作的大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利绿色能源收购天威英利并上市的过程,展示了上市完成后的市场反应,还分析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战略风险。对于本案例,本文认为收购本身是成功的,而就英利集团来说,境外上市的选择却不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BP的光伏电力赢利了,无锡尚德纽约上市了。在中国,太阳能电力产业的规模和商机飞速膨胀 2005年12月14日,总部位于江南名城无锡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了当天纽交所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苗连生: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入选理由:2011年底,美国光伏企业针对中国光伏产品提起"双反"调查,英利集团等多家在国际光伏产品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光伏企业成为被调查对象。苗连生成为最早牵头组织光伏企业组成应对联盟的企业家之一。他说,双反的核心其实就是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不公平待遇。苗连生20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1993年开始涉足太阳能这一高新技术产业。1998年,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2007年6月8日,天威英利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2.
罗漪妮 《商》2013,(7):216-216
在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焦点的今天,光伏发电以其无污染的特性赢得了人们的青睐。然而,新兴的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畅通无阻。本文以光伏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为例,分析无锡尚德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并由此剖析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及产业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盛骏杰 《商》2013,(6):20-20
无锡尚德从一家资产仅有2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迅速成长为国际光伏巨头。然而这样的优势地位在几年时间迅速被瓦解,企业于2013年3月20日破产。企业应当以生存为基础,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与壮大,"尚德"的迅速壮大与其快速破产,其发展战略有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无锡尚德美国上市的数据为基础,结合五力分析法,浅谈其破产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13,(5):196-199
2006年成为中国首富的施正荣,在7年后的今天,因光伏泡沫被戳破,其尚德电力下属无锡尚德走向破产重整。破产重整方案将直接决定着施正荣财富的升与降。  相似文献   

15.
李毅  丁晓娟 《商》2014,(5):93-93
翻看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发现这些曾经在各种行业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行业老大,在危机和挑战的面前也是脆弱的这么不堪一击,远如柯达, IBM,近有无锡尚德。仔细分析其中原由,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企业优势不复存在,而劣势则漏洞百出。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进行商业模式重构。本文以无锡尚德为例,说明了企业进行商业模式重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尚德)的创业与发展经历为例,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各类资本的高效结合这一全新范式进行分析.这一新"尚德范式"即以高新技术人才自主创业为形式、以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为依托、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的另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5月24日,由机电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出席的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就美国反倾销初裁裁决阐明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和应对举措,并举行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揭牌仪式。继2011年11月29日光伏企业在北京召开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20日,持续半年之久的无锡尚德破产风波终于尘埃落定。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光伏巨头的倒下,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各界不断唱衰光伏产业的当下,谁来为过去十年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扩张,以致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买单?接下去前赴后继破产的又是  相似文献   

19.
孔鹏 《新财富》2006,(5):94-95
因为无锡尚德的上市而让人感觉“这小子是一夜暴富”的施正荣,觉得现在与自己相关的讨论很多,但“一打开都是谈多少身家,都太肤浅了在他看来,无锡尚德的成功,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新能源的推广,在于可以给投资光伏产业的投资者带来巨大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关》2013,(6):18-20
地方政府促成了尚德的成立并使其快速成长,但快速成长的代价却有可能是船大难掉头,市场一旦萎缩就要为前期快速扩张买单。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布破产。痛苦挣扎了几个月后,这位昔日的光伏行业巨头终于倒下了,从最初创办到最后宣告破产,短短12年的时光,短命至斯,不由让人深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2000年,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马丁·格林教授的施正荣回国创业。屡屡碰壁的他在无锡被人赏识,时任无锡市委书记的王佳俊很肯定他的项目,并出面组织了无锡尚德创立之初需要的800万美元资金,这分别来自无锡国联、小天鹅等几家大国企,每家100万美元。发展之初的尚德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无偿提供标准厂房、帮助计划报批等,为其进入正规运营缩减了很多时间和成本。虽然当时的尚德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光伏产品生产线,但由于市场销路还没有打开,生产资金还常常短缺,还是在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多方支持下,尚德渡过了初期最艰苦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