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隋敏  赵学强 《价值工程》2004,23(6):108-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须从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入手,对其惯用的手法和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敏  赵学强 《价值工程》2004,23(9):108-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须从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入手,对其惯用的手法和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  相似文献   

3.
朱丹卉 《财会通讯》2010,(12):79-81,85
本文以2007年所有因关联交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共1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检验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股权集中程度、公司规模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及其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是否普遍采用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被ST上市公司较未被ST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较没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较第一大股东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均会强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引言盈余管理在西方产生已有20余年,并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侧重于动因分析及其实现的手段。而本文拟从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出发,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规范关联方交易提出建议。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从购销方面发展到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从有形资产交易发展到无形资产的交易。据统计,1997年,深沪两市719家上盈市公司中有609家披露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方交易,并占…  相似文献   

6.
傅蕴英  胡洪 《财会通讯》2013,(12):43-45
本文选取2009—2011年64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大股东利用盈余管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真实盈余不能达到实际派现需要时,上市公司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来提高账面盈余;真实盈余与派现额相差越大,盈余管理越大。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为派现盈余管理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选择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独立董事制衡度三个方面衡量大股东控制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没有发现独立董事的制衡与盈余管理之间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秦学斌 《财会通讯》2009,(4):26-28,32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选择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独立董事制衡度三个方面衡量大股东控制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没有发现独立董事的制衡与盈余管理之间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关联交易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集团的内部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公司集团利润的最大化,提高其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但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使关联交易成为盈余操纵的手段。本文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治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新琳  刘建梅 《财会通讯》2010,(9):82-83,91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公司治理中股本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从股权集中情况、股票流通情况以及管理层持股情况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明显;相互关联的前十大股东更有可能勾结起来控制公司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11.
何彦 《财会月刊》2014,(6):12-15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以CCER数据库对关联方交易的分类为依据,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研究结果,构建以盈余质量反应系数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就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出关联方资产租赁和关联方担保与抵押对盈余质量影响的规律,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手工搜集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2年-2006年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业绩困境→利用财务报表的盈余管理加以掩饰"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亏损公司而言,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可能向上盈余管理、美化业绩。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将公司业绩恶化归咎于其非法的"掏空"行为,从而竭力延迟坏消息、进行盈余管理、虚增收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分析了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整体影响,以及关联方交易构成项目对上司公司财务业绩的具体影响。发现在关联方交易整体情况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近半数上市公司通过主营业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仍然是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整体质量并未因关联方交易而下滑;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构成项目粉饰财务业绩的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财会通讯》2010,(9):63-65,71
本文实证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权制衡作用以及所拥有的所有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但是其余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并不能有效的抑制这种现象;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负向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中具有绝对控股比例的大股东虽然有所减少,但具有相对控制权的控股股东反而增多。本文以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15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较股权分散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款的现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普遍现象,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自去年管理层提出“重点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速度明显加快,大股东资金占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相对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在40%以上,这种高持股比例导致大股东与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其结果可能发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4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公司的应计利润越容易被大股东所操纵。还发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操纵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19.
郑伯良 《企业经济》2005,(11):223-224
近年来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反映在财务报表上,集中体现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会计科目。另外,“预付账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现象。本文将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关联方占款的影响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上市公司关联方占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皓 《财会月刊》2010,(11):8-10
本文研究分析了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整体影响,以及关联方交易构成项目对上司公司财务业绩的具体影响。发现在关联方交易整体情况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近半数上市公司通过主营业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仍然是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整体质量并未因关联方交易而下滑;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构成项目粉饰财务业绩的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