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内蒙古工作》2006,(3):4-8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一是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党全国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二是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2.
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注重于从农村内部去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四句话: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当前我国“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局限在农村内部作文章,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必须把“三农”问题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既有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土地户籍不便流动、农村农民负担过重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不科学等决策方面的原因。专家学就“三农”问题的研究、立说,可谓见仁见智。现在让我们听听一位来自我国中西部的县级领导的声音,也许能为我们观察“三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依然是今年人大、政协“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今年人们议论“三农”的新意,远远不仅是呼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三农”的战略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经济的发展,与金融部门提供的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是分不开的。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特殊时期,是我们亟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英  任景莉 《特区经济》2005,(3):170-171
一、邓小平理论中有关“三农”问题的思想综述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首先处理了农村问题,这是牵扯到全国人口80%的农民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在农业问题上的做法十分正确”。这是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内在同一性和整体性思想的首次完整表述。  相似文献   

7.
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来,已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民人均收入居全国倒数第三的陕西来说,如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有“三农”内在的问题,更有“三农”以外的问题“三农”以外的问题,党和政府正在逐步加以解决。“三农”以内的事,则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发动和带动农民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合作经济》2009,(7):59-59
获奖感言 山西农资无假货,山西农资惠农家,山西农资为三农,山西农资重增收,我们要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必须全面提高“三农”的综合发展能力,既要在“三农”内部下功夫。更要到“三农”外部找出路。这就要求我们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全面充分地发挥“三化”带动“三农”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提高“三农”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徒芳草 《魅力中国》2014,(2):9-9,11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召开的短短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密集出台,突出彰显了执政党对“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的战略考量。这十年,是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创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成果的十年,也是全国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发展道路成绩斐然的十年。十年来,党的“三农”理论不断创新,土地政策改革不断完善。必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党的土地政策,能够在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盘活集体土地资产存量,提高利用绩效,使国家、集体、农户土地利益都得以维护,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必须从牧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内蒙古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更好地服务“三农”,重点是加强基层建设,通过对基层组织体系、经营服务体系的完善,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本期我们选择了江西景德镇市和山东莒南县两地关于基层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供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一号文件远离“三农”18年以后,再次回归锁定“三农”,给人以鼓励和期待。许多人期望中央一号文件大显神威,再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展的盛景。笔者认为,虽然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过去的文件政策对“三农”形势的认识更加深刻、出台的措施更加务实和具有操作性、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较大的突破,更加突出的是对“三农”支持保护力度更大了。但是我们在肯定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肯定对农民增收的重大作用时,必须冷静的、客观的、理智的、实事求是的评估中央一号文件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央政策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进程中,有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讲话的基本精神,推进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从理沧与实践的结合上,回顾思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无法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建国以后,实际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解决“三农”问题,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和建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一般规律出发有过不少论述,对未来社会农业、  相似文献   

16.
《西部论丛》2005,(8):16-20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西部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因为西部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如何破解西部的“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来单独解决,或者是就“三农”来抓“三农”,就“三农”来解决“三农”,只能达到缓解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根本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在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既要面对、解决“三农”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连日来,系统内外围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贯彻部署。本期,我们专题刊发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三农”专家学者、系统内基层工作者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和剖析,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合作经济》2000,(9):39-41
如何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解决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又能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力量,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命题。在面向“三农”搞科研、面向市场搞开发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陈勇 《魅力中国》2013,(17):292-29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处于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全面、准确、有效地宣传好农业、农村、农民,深化“三农”报道,推动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