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一直是国际社会争夺的焦点。近些年来受地缘政治、国际资本流动、突发事件与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安。文章从最基本的供求规律视角出发,介绍了世界石油供求格局演变的进程,总结出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上表现为需求略大于供给,供需平衡紧张,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呈现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石油需求中心的趋势。同时对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进行探析,指出石油价格在长期内主要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而国际政治、投机行为等随机因素则会引起国际石油价格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2.
从近一个时期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趋势,特别是刺激石油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等方面的信息看,近期内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不容乐观。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继续上源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市场基本面因素的推动,也有投机交易猖獗、某些国家因自身战略利益而人为纵容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全球石油总需求快速增长是造成石油供需偏紧.进而推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最基本因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必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这种影响相对有限,且在可控范围之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中长期战略与近期措施相结合的对策.以化解石油价格上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必须考虑美伊战争的因素。美伊战争之前,由于欧佩克生产限额仍将维持,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偏低,加之恐怖事件、“战争溢价”以及石油运保费上升、投机活动增强的影响,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战争期间,由于存在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甚至更大范围供应中断的可能,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攀升。战争结束之后,“战争溢价”将很快消失,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石油需求增长不振,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不断提高,石油供应量增加,欧佩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欧佩克内部的市场份额之争也将更趋激烈。因此,国际油价会由市场主导而下跌。下跌的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度和欧佩克的产量控制情况。考虑到战争因素和季节需求状况,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大体保持在22~25美元/桶,基本上呈一季度最高、二季度下降、三至四季度微弱上扬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但是,国际油价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期货投机对石油价格的波动有很大影响。在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进口石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才可能摆脱国内油价单纯“追踪”国际市场油价的状况。为此,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用市场的手段来抵御市场风险的办法,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建立市场化的风险采购方式。风险采购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一种组合战略,现阶段可考虑采用听证会基础上的政府主导定价方式或者通过期货交易方式的运用来确定价格。不论采取何种定价方式,国内油价形成机制都必须从单纯被动的价格接轨向与国际油价形成机制相适应、维护合理油价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展望2007年,“石油”依然是全球政治经济领域最抢眼的热点之一。 放眼国际,大国经济形势呈现多种走向,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进一步复杂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合作、保障本国和地区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各国政策调整和地区事务的重要因素;淡化冲突、矛盾,寻求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各国博弈的共识;资源富国强调本国利益,加大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一种趋势;国际油价的起起落落将承载更多的政治、经济内涵,油价依旧会成为新的一年中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的“与国际油价接轨”的石油定价机制,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鼓励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但无助于规避石油价格风险,也不能反应我国石油的供需关系,因此改革与完善现行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已势在必行:第一,打破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石油生产领域;取消上下游领域和南北海陆地域的限制;全面开放上游和管道领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石油流通领域。第二,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国家由价格制订者转变为价格监管者。第三,协调各能源行业的发展,统一考虑其市场化改革进程。第四,用三大石油公司的部分国有股分红设立石油价格风险基金。第五,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7.
6月上旬,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减缓,与此相伴,美国石油需求量增长下降,汽油库存充足。国际油价因此持续下跌。由此有人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不足,进而对美国石油需求前景感到悲观,甚至断言国际油价在下半年将因此呈下跌趋势。而本文认为,在2002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带动国际油价攀升。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量每天达2000万桶,占全球1/4,其中一半以上依赖进口。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势对国际油价有决定性影响。进入200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投资不振、就业不足与较高的石油价格这三大障碍,使…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美国能源价格政策考察与启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拿大、美国能源价格政策考察与启发财政部工交司曾晓安一、加、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拿大、美国能源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能源价格往往取决于主要的国际市场,尤其是石油、煤炭。1。石油。美国石油价格是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油价...  相似文献   

9.
国际油市2004: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市场在世界经济快速复苏、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以及“世纪灾难”印度洋大海啸对南亚数国的肆虐中度过了不平静的2004年。世界地域性的石油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共同作用的结果。造就了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极度紧张。油价大幅波动飚升的动荡局面,并将由此影响来来的市场走势和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0.
周仲兵  董康银  李慧 《中国石化》2014,(12):100-101
<正>油价的瞬间波动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某一时期内油价的常态波动主要取决于供需基本面。过去几年,国际油价在97.17~113.93美元/桶高位波动成为常态。从今年7月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12月8日,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探得63.05美元/桶的价位,目前累计跌幅超过40%,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66.19美元/桶。不禁要问,国际油价是否还有下跌空间,新的油价常态波动区间是否已经来临?北美非常规油气突起,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确立了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国际油价的飙升导致国内油价的上调.面对越来越紧张的石油供应,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煤变油".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正面临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重组,其突出表现是美国的独霸地位正面临挑战.在供应方面,欧佩克的影响力下降,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地位逐渐上升.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冲高,产油国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石油民族主义"抬头,国际能源市场主导权正在从跨国公司向产油国转移.全球产油国的国有化浪潮使跨国石油公司拥有的世界石油资源不足7%,难以将手中资金投向勘探和生产.世界各地建立新的石油交易所的计划不断推出,使西方一统天下的石油定价权面临冲击.一些国家放弃石油交易美元计价制,美元的地位正在经历剧变.在国际石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国际天然气市场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国际能源秩序的变化将对每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如何洞察这种深刻变化并做出科学决策,是保障能源安全、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引发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恐慌心理,国际油价一路走高。与此同时,俄罗斯石油出口政策对国际油价近期走向也有相当大影响。 一、美伊冲突无可避免 (一)双方利益无可调和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认为,对恐怖主义组织和国家不能再持容忍态度,而应主动对其加以彻底打击,以免恐怖事件再度袭击美国。在美国看来,伊拉克是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恐怖主义国家,其理由是伊拉克奉行恐怖主义政策,对美国持有极大的敌意;拥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和化学武器,而且曾在与伊朗的战争中以及对本国反叛者使用过…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令人眼花缭乱。要了解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就必须了解国际市场石油定价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继续高位运行。美国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平均价格为每桶63.5美元,较去年一季度上升13.5美元,上涨26.9%。伊朗、尼日利亚等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国石油商业库存等成为影响近期国际油市的重要因素。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进入淡季,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有望出现回调,但能否真正有效击穿每桶55美元,是能否真正打开下降通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孙竹  马宏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2-15,106
近期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对中国石油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诸多影响。从经济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石油业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世界石油市场供需总量上升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影响石油需求和国际原油价格,进而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收益和生产效率。相比之下,从地缘政治层面看,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强化西方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掌控,并可能提高石油的政治风险,从而对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产生影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油价有可能在低于100美元/桶的中等价位波动。相对较低的石油价格将会减弱各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热潮,促进他们对外开放石油资源与市场,这对于正在积极谋求更大规模"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企业是一个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季节性需求旺季的来临将是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基本面改善的主要力量。2017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运行,欧佩克减产和美国页岩油增产是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国际油价总体区间震荡运行2017年以来,国际油价总体区间震荡运行。一季度,欧佩克减产执行率远超预期,为油价提供较强支撑,国际油价在相对高位平稳运行。二季度,美国原油产量不断增加、全球石油库存居高不下、利比亚和尼日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油市和油价的发展轨迹来看,石油低价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动荡,是地缘政治、战争溢价、财团利益、国际资本流动、能源战略和政策、世界经济周期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与供求关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石油格局的变化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际链接     
欧佩克呼吁:产油国应与石油消费国携手稳定市场,国际油价突破每桶70美元 再创历史新纪录,《经济学家》称对付高油价就要抑制消费,油价持续上升拉跌美国8月份消费信心指数,欧佩克预计2006年世界日均石油需求持续增长,俄罗斯受益高油价 提前向十国集团还债1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阐述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石油定价机制所导致的诸如石油价格变动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信号失灵等问题思考了相应的改革对策,提出了调整政府价格管理职能、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完善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以及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等7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