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梯度转移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实践意义.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会给证券市场创造丰富的区域板块题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结构转移是否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与不断深入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背景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国产业梯度由东部向西部的转移过程中,如何把握机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就成为实现中部地区(安徽、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崛起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企业成本攀升压力,中国沿海地区产业所受压挤日渐严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向外转移以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萎缩,中国沿海大量占据产品链低端的生产企业倒闭,中国政府大力扩大内需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怎样抓住这轮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和迎接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促进诸如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已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我国产业梯度由东部向西部的转移过程中,如何把握机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就成为实现中部地区(安徽、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崛起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宏观细化,那么支撑国民经济的当数各类产业链条。因势而建,产业方能突显“地缘”优势,而产业转移即借此为机,重新探路产业几何式发展的新坐标,以产业升级带动宏观经济的强国之势。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其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山不转水转,我国中部地区正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在这一过程中,沿海转出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中部承接地怎样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本刊特别组织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专家杨正位、广东东莞和湖北、湖南金融外汇管理部门的一组文章,探索产业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位 《中国外汇》2008,(11):48-49
山不转水转,我国中部地区正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在这一过程中,沿海转出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中部承接地怎样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本刊特别组织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专家杨正位、广东东莞和湖北、湖南金融外汇管理部门的一组文章,探索产业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外资利用总体规模小,产业配套能力差,交通信息建设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应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发挥基础设施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构建接受产业转移的通道,培育技术创新体系,以进一步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给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承接模式对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重新进行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减少产业转移的制度成本;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打造产业转移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完善配套发展条件,吸引成本导向模式的产业转移;破除"粘性",大胆实践整体与集群迁移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设立皖江城市带,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本文拟通过建立资源禀赋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实证分析,在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对深化区域经济金融,促进皖江城市带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力图为各地在整个城市带协调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各自经济增长战略方面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凌云 《中国金融家》2011,(4):147-149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金融如何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夏州将产业转移承接的目标应定位为发展清真食品产业、生态旅游综合开发两大核心,以此承接产业集群,将清真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将生态旅游综合开发上升到国家生态保护层面之上。产业转移指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也叫产业梯度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在各地区之间呈现由高到低转移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能够加快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  相似文献   

16.
综合信息     
《安徽农村金融》2006,(1):87-87
[分析研究-综合]中部地区的经济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具有优势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重。二、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三、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增长模式尚未转变。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对中国而言,保障中西部地区的充分就业至关重要。过去30多年,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要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须要给中西部地区应有的动力支撑。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础配套设施,用良好的"硬环境"和"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规划,这是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安徽省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加快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在一体两翼双核产业布局中的核心作用,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结构转型与融资支持形成深度对接,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速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的形势及相关经济、金融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促进产业转移有效对接、实现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表明其内部优势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能源与原材料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现成;内部劣势是对外贸易差距较大、利用外资层次规模较低、郑州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不强;外部机会是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部崛起重大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外部威胁是贸易壁垒不断提高、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让利竞争"已无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