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栖霞组表现为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其中在开阔台地上发育滩间海和台内浅滩,台地边缘发育台缘滩沉积类型。台内生屑滩岩性主要为厚层状亮晶绿藻屑灰岩以及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等,其中中-粗晶白云岩孔渗性最好,是栖霞组油气富集的主要层位。栖二段生屑滩比栖一段发育更为广泛,尤其在四川西南部和西北部形成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徐希坤 《化工管理》2016,(9):109-110
东营南坡草桥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广泛发育以紧邻广饶凸起为物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近期草桥东坡的王955井区发现扇体侧翼发育岩性油藏,通过古地貌分析、岩心观察及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发现该区扇三角洲侧翼发育滩坝相环境,沉积物水动力分析认为此类滩坝砂具有结构成熟度低、磨圆呈次棱角状、粒度上跳跃组分多段式的特点,反映了扇体被间歇性湖浪改造形成的滩坝,由此建立了本区滩坝相发育模式。研究区沉积相的新认识指导了该区勘探取得众多突破,为油田增储上产提出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及测井资料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各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研究。四川盆地茅口组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发育台内浅滩和开阔海两个沉积亚相。盆地内台内浅滩大面积发育,浅滩内发育的亮晶红藻灰岩、白云石棘屑云灰岩及虫屑灰岩经过了岩溶和构造作用的改造,孔隙比较发育,可以成为具有良好储集物性特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区15眼煤勘孔数据及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区龙潭组煤系的古沉积环境与煤层发育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目标层位识别出三角洲—潮坪沉积环境,涵盖了潮控与河控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及潮坪4种沉积亚相;层序界面类型识别出区域海退、海侵面,区域不整合面。通过研究,将目标层位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各自包含2个体系域,据此提出了研究区三角洲平原—潮坪成煤模式,认为区内最主要的煤层形成于龙潭期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对元坝地区须二段下亚段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在西北部广泛发育,向西南部逐渐演变为滨浅湖。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型,孔渗相关性较好,主要为孔隙型储层。粒间、粒内溶孔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沙坝中十分发育,且微裂缝的发育有效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所以河道微相、滨浅湖沙坝与裂缝发育带的叠合区域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后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总体来看,研究区须二段下亚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桐梓县周市坝向斜晚二叠世龙潭组含煤岩系岩性主要是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石灰岩及泥灰岩、煤、铝土质泥岩等。具砂泥岩互层层理、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泻湖—潮坪相发育,次为沼泽—泥炭沼泽相和碳酸盐局限台地沉积。煤层的形成受古环境及古地理等控制,在本区内形成了全区可采煤层的C1煤层和大部可采的C5、C6煤层。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发达地区城市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城市特色、提高城镇化质量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这些滨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滨水地区也逐渐从生产性职能向生活性职能的模式转型。以宁波三江六岸滨水地区为实证性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地区的整体性、融合性的整体认知,提炼出这一趋势下该滨水地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整体性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罗山逆冲席和贺兰山西缘深断裂交汇处。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其太原组第三、四段为主要含煤岩段,含大部可采煤层10层,属较稳定煤层,煤类属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受华北板块南北两侧板块俯冲碰撞的夹击作用下,及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扩张作用,造成了区内数次相对海平面变化,使研究区发育障壁滨海-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沉积了分布较广的多层煤层,在基底差异性升降的影响下,含煤地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储层是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和剩余油挖潜领域。针对河流相复杂沉积环境下储层厚度薄、岩性与物性高度非均质、有效储集空间分布分散、岩石物理关系复杂和岩性对比弱等特征,以叠前深度偏移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基于多专业协同,对河流相储集层开展综合研究。在羊二庄油田区域地层对比和三维层位标定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河流相储集层及其沉积模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构造和储集层进行评价可以深化油藏认识、有效分析储集层纵横向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方案的部署。  相似文献   

10.
三角洲古地貌恢复需要借助两类参数,即三角洲区原始沉积坡角和古水深。单参数的研究仅是古地貌恢复的基础工作,而两类参数的对比分析才是古地貌恢复的核心。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成功实例证实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含煤岩系也称之为含煤建造或者含煤沉积,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影响,加上煤田地质构造情况直接影响开采安全,分析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洞口井田为例,重点分析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崔家沟煤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南缘,矿区在中生代沉积了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受到中亚造山带、扬子板块及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相互挤压及拉伸等地质作用,为鄂尔多斯盆地成煤、富油、富气等矿产资源环境奠定基础,崔家沟煤矿区内赋煤环境较好,笔者多年来在矿区及周边进行地质工作实践,梳理了煤矿内中生代古地理的沉积环境,可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区域概况周清庄油田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歧口次凹陷第二断阶带以上,北部为北大港构造带港西断层下降盘断鼻区,南部为南大港构造带向北倾伏斜坡区,古近系地层呈现出北断南超、西超东倾的地层格局。该区域发育2套含油气储层,沙一下生物灰岩储层和沙三3致密砂岩,沙一下生屑灰岩储层是主要开发层系。沙一下沉积早期,周清庄地区位于歧北古湖湾西侧,被港西岛和王徐庄水下低凸起所夹持,湖湾内适宜生物生长与发育,形成了岛坡和台地生物滩沉积。湖湾外缘,水体扩展,水深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四川盆地达州下侏罗统野外露头剖面的精细观察与描述,对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和岩相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沉积演化规律,进而探讨沉积特征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达州凉高山组共识别出了2种沉积相,9种沉积微相。其中,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是达州凉高山组最主要沉积相类型,湖泊相进一步可以分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砂坝以及支流间湾等微相。凉高山组垂向以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组合为主,共经历了三次湖侵的沉积演化规率。厚层砂岩段为良好的储集层,半深湖黑色页岩为烃源岩。良好的生储组合为研究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地质条件,达州地区凉一段砂岩段、页岩段以及凉二段砂岩段为最佳勘探开发层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对五号桩油田沙三下亚段Ⅱ油组储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沉积有南北两个物源,沉积物从南北两个方向搬运入湖,形成深湖浊积岩沉积体系,发育中扇和外扇两种亚相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水道微相、侧缘微相、水道间微相,前缘微相4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周清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致密砂岩储层,结合储层段岩心、薄片特征进行岩相分析,通过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依据粒度分析和重矿物物源分析,识别出周青庄油田沙三段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沙三储层细分6个小层,综合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及以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和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绘制出每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探讨储层受控因素,总结出储层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周清庄油田综合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供电方式发生了由海电向岸电转变的重要变革,研究岸电替代海电的经济评价体系可以为合理真实反映不同供电方式的经济性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针对岸电与海电的差异特点,对比分析岸电与海电的成本构成,构建岸电经济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岸电项目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对科学评价和分析岸电经济性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含煤岩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主要形成于陆表海海陆过渡环境,这种独特的沉积环境中,形成了缓倾角陆表海古地理背景下层序地层和煤发育特征,通过建立此环境中的层序地层格架,可帮助人们分析煤在其中的位置、作为煤层对比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能够揭示丰富的储层地质信息。文中介绍了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测定方法,对碳、氧同位素在古温度测定、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成岩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南部,区域构造位置处于贺兰山深断裂南段与牛首山固原深断裂交汇处的贺兰山复向斜带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含可采煤层2层,属较稳定煤层。通过对研究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