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在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试验区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已成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十三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是青海省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经济地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保险业具有风险复杂化、险种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等特点。但保险业在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中尚存在经营理念不适应、经营队伍不适应、服务手段不适应、体制创新不够等问题。发挥保险业在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人才配置、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业务结构、推进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相关背景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1.7%,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区域范围主体为柴达木盆地.截至2004年底,柴达木地区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占全国的50%。地区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5%,占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的13%。  相似文献   

5.
王锋 《青海金融》2006,(B10):24-25
2005年11月,海西州被批准为国家级“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海西州委州政府在《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结合海西实际,对试验区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试验区的成立和海西经济的发展规划,对海西金融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青海金融》2010,(11):30-32
本文对《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世彪 《青海金融》2006,(B10):39-40
2005年10月27日,被誉为“聚宝盆”的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地区作为循环经济试验区,由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一决定无疑给青海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有利时机,也将助推海西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给金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兴华 《青海金融》2006,(B10):32-33
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为海西州发展“平安海西”“信用海西”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成为海西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实施有效金融支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式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本文从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背景入手.探讨了资源型地区金融业与循环经济的牵引互动效应.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经济周期中,近年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观要求愈加强烈。随着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青海省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的纵深推进,辖区内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系短板日益凸显。本文梳理绿色债券的特征、功能和比较优势,分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当前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的难点和瓶颈,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提出了运用绿色债券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以期为相似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式引入我国后,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充分彰显出其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应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促其发展,同时提升自身规模效益,实现永续双赢。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对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应用于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结合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和特点,探讨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柴达木循环经济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途径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薛军峰 《青海金融》2006,(B10):43-44
2005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正式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立,对格尔木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促使格尔木尽快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作为社会经济管理重要组成之一的外汇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应认真思考外汇管理部门如何为格尔木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调查列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价内部关键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提出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最佳战略。  相似文献   

15.
陈晓青 《青海金融》2006,(B10):28-29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确立,使身处西部内陆的青海省看到了经济腾飞的曙光。格尔木既是通往西藏的旱码头,更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开发的主战场。为此笔者对依托柴达木盆地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业的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6.
肖似霞 《青海金融》2006,(B10):64-64
目前,柴达木资源开发正在进入转型期,开发模式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为柴达木拉开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序幕。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也给金融服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基层人民银行要发挥好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重大项目建设给予配套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倒,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产业园区拓宽资金来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志平 《青海金融》2006,(B10):15-16
2005年10月,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正式批准设立。为柴达木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标志着柴达木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新一轮开发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身处柴达木开发热土中的金融部门,在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呢?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对如何发展环境金融,并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秦建华 《青海金融》2006,(B10):47-48
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式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农牧业为基础,商贸、交通、通讯等第三产业为支撑的良好发展格局。经理国库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国库资金是维持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运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财力保证。国库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一个窗口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当前国库工作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