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欧洲就开始研究环境税收,直到八九十年代初期,生态税的观念才得到首次重要的国际突破性的发展。生态税收源于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庇古主张,为克服私人和社会净产出之间的差异,国家应对产生外部负效应的企业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所造成的损害,以便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同时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单位给予补助或津贴,以此刺激产量增加。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公共财政学家和环境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生态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欧洲就开始研究环境税收,直到八九十年代初期,生态税的观念才得到首次重要的国际突破性的发展.生态税收源于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庇古主张,为克服私人和社会净产出之间的差异,国家应对产生外部负效应的企业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所造成的损害,以便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同时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单位给予补助或津贴,以此刺激产量增加.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公共财政学家和环境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生态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从以前的利润最大化到后来的每股收益最大化,到现在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了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则需要设置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也即根据M M理论和然后的权衡理论,在考虑税收、财务危机成本、代理成本等条件下,当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公司价值最大。所以公司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债务融资,因为利息可以抵税,公司价值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适当增加;而且负债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职消费,更为关键的是,它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减少低效或非盈利项目的投资。但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博弈论思想下的庇古税理论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博弈论思想指导下的庇古税模型加以分析后,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庇古税模型、古诺双足寡头竞争模型、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以及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比较,指出后来者在原有的经典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开征庇古税对企业带来的负效应,从而丰富了庇古税模型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农业生产函数分析时,常常用到边际平衡原理,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可以获得最大的纯收益。可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试点中,需要考察单位劳动消耗下的纯收益(主要是成本利润率)水平,那么这时的最佳资源投入量应当如何确定呢?还有,在暂时不知遭农产品价格的前提下却想知道最大成本利润率时的资源投入量是多少?上述两种情况,运用边际平衡原理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我们寻求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荒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应该考虑采用不同于传统资源开发的模式与思路:指出荒地资源开发中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开发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对荒地资源开发中这些问题的出现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指出需求拉动、市场缺乏、价格扭曲、外部性未内化、产权不明晰及缺乏认识和短视行为等因素是荒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引发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对荒地资源价格进行估算.依据边际社会成本(MSC)定价法.指出荒地资源价格包括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环境成本两部分.并分别对剩余法、替代成本法和贴现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贴现率选择对于生态环境退化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荒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双重红利理论,良好的税制设计可以带来环境税收的多重红利作用。通过探究地方环境税与环境污染投资额之间的长期联动增长关系,证明环境税的第一重红利作用,即环境税的征收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借助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随着环境的改善,环境税仍能带来稳定的税收增长,即环境税可以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现行环境税中最主要的能源税与能源消费量存在自回归关系,证明环境税的征收对于经济增长的有长期拉动作用,即环境税的第三重红利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农民公平分享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是合理的。因为,这可以使农民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私收益相一致,使其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一致;也可以避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实现强势主体利益的情况发生,使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和其他社会主体相平等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和制度僵化。  相似文献   

10.
1粮食安全政策的理性思考:公共品属性粮食是一种同时具有一般商品和公共品属性的特殊商品。市场上出售的粮食是一种纯粹的私人品,完全具有私人品的可“分割”特征,各个私人购买的粮食之和等于市场上出售的粮食总量;但是,另一种粮食,即政策收购的用于备战备荒的粮食,却具有公共品“不可分割”的特点。11粮食安全的非排他性;这是公共品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一种公共品在被支配、使用时的不可分割性,一个人在享有这种公共品时不能排除他人也能够享有这种公共品。12粮食安全的非竞争性特点,当一种商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庇古税"理论,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企业生态补偿行为选择路径,提出了三种企业生态补偿行为即不响应行为、被动响应行为、主动响应行为,并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商品,会计信息也存在其市场,即会计信息市场。如果会计信息市场可以正常运转,不仅可以改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相关市场的有效运转。但是,现实中的会计信息市场并非正常运转,存在种种市场失灵的问题。所谓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力量不能生产从社会角度而言“适当”数量、质量的信息,即不能使会计信息的生产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的数量和质量,会计信息市场在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上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的分析,梳理清楚会计信息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3.
资源消耗会计是作业成本法与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结合的一种尝试。它吸收了两种成本方法的优点,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期望能对我国的成本管理方法改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础。本文基于排他性产权的视角,对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集体所有制中,排他性权利实施的边际成本曲线斜率陡增;与私人所有制相比,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值消散是明显的。此外,还分析了农地集体所有制中政府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外部经济与土地增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土地外部经济理论的阐释,提出外部经济是引起土地增值的重要原因,并试图通过产权界定理论、征收庇古税等解决土地外部经济引起的土地增值的补偿与征缴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绿色税收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比较 1、绿色税收与环境税比较 1972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rer Pays Principle,PPP),这也就是环境税的起源。20世纪90年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里约热内卢宣言(Rio Declaration)进一步将这一原则引申为“使用者付费”,意指除环境污染者以外,使用者也需要承担由于资源的稀少性而产生的外部成本。1993年由欧盟议会出版的《成长,竞争与就业白皮书》成为了各界认同扩大应用经济工具特别是环境税收以保护环境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一、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一般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为此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作为要素配置的准则;而在其他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生产者,尽管有各自不同的生产目标,其生产目标也有层次性可分,也不可否认其有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愿望。无论是市...  相似文献   

18.
绿色矿山建设应遵循企业行为规律。传统理论认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治理环境的积极性。政府往往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庇古税、押金、禁令等手段来迫使企业进行环境治理。波特假设认为,企业积极遵守政府规制,可以获得规制收益,从而实现"双赢"。文章根据环境治理的两大政策分类,梳理了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的国际政策脉络,指出矿业企业可以通过恢复治理地质环境,主动建设绿色矿山,实现"波特假设"。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企业恢复治理环境最优模型出发,讨论了绿色矿山建设在循环经济、利益调配、零和博弈三个层次的成本收益特点,提出了基于三个层次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汽车尾气排放一直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汽车消费者(也是燃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直接影响了经济中其他当事人的福利,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也就是说他的消费行为产生的私人成本超过了社会成本,但燃油消费者并没有对他的消费行为造成这种额外的成本付出代价,使他们的燃油消费量超过了社会的理想消费量.对于这种有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大体上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有政府的参与:一种是市场的自发解决.  相似文献   

20.
汽车尾气排放一直是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汽车消费者(也是燃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直接影响了经济中其他当事人的福利,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也就是说他的消费行为产生的私人成本超过了社会成本,但燃油消费者并没有对他的消费行为造成这种额外的成本付出代价,使他们的燃油消费量超过了社会的理想消费量。对于这种有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大体上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有政府的参与;一种是市场的自发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