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政府意图通过改革建立起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也就是说,在对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同时完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从税收角度来说,我国现行税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十分成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我们通过研究国外养老保险的税收政策,发现国内养老保险在税收方面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外养老保险的税收经验,加以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识别并评估参保人对养老保险风险感知水平,对推进养老保险改革,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和实现企业长久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人面临的贫困风险、健康风险、照料风险、制度风险和社会风险相互交织。养老保险风险不仅存在客观方面的风险,还存在主观方面的风险,即覆盖人群对养老保险运行稳定状态主观感知,且主观风险感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参保人群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老保险统筹的发展,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养老保险的统筹人数逐渐增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也将有较大幅度上升,如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已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多部门办养老保险。目前,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劳动部门管、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由人事部门管、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管。这种体制很难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整体推进。 2.养老早险基金预算管理弱化。长期以来,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政府意图通过改革建立起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也就是说,在对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同时完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从税收角度来说,我国现行税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十分成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我们通过研究国外养老保险的税收政策,发现国内养老保险在税收方面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外养老保险的税收经验,加以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其职工建立的旨在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近几年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不宜实行强制性补充养老保险,应给予企业自愿选择的权力,在税收上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同时限制补充养老保险的水平,以避免企业借此逃避国家的税收.补充养老金应由独立的基金会来管理,企业必须缴费,个人账户应成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主导模式.为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有力的监控,保障职业养老保险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职工有一个舒适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6.
各级地方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为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各级地方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依靠国家政策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工作,尽快与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接轨,我们对全区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工作进行了调查。一、对这次养老保险基础工作调查的总体评价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内蒙古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工作是比较扎实的、规范的。是经得起考验的。其主要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煤管局社保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召开了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工作调查布置会,并抽调人员兵分二路,分别对退休政策执行、养老基金、个人帐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调查重点突出,目的明…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社会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但如何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养老保险体制 ,值得我们去探讨。从 8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 ,并于 90年代中期确立了目前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但在实践中 ,仍然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难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造成的 ,具体为缴费率和支付水平上的差异。这种不统一 ,使得各行业和地方没有参加统筹的积极性 ;其次是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制度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国家目前已经确立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养老储蓄)“三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稳定养老金的后备支撑。它通过建立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平台,增强企业对职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创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弊端也凸显出来。通过分析社会养老保险便携性运行机制的缺陷,寻求解决导致其便携性损失方法。认为,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便携性机制及其配套制度,是保证其便携性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庞然  陈冬生 《化工管理》2015,(4):105-107
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中一种比较成功的、适当而稳妥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极大方便了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美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美国养老保险体系概况、美国高校和企业养老保险相关规定以及校企之间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接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为我国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差悬殊,导致企事业单位职工之间养老保险不公平的现象普遍,这不利于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缩小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差距,实现养老保险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试点方案,辽宁省对本省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实证测算表明,辽宁省"十一五"规划中的不同发展方案,对改革试点中的辽宁省养老保险收支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此外通过拍卖国有资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收缴率将会有利于辽宁省养老保险收支赤字的弥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老保险将与国际接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将按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逐步与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实现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相结合。我国已确定的养老保险制度近期改革目标是,到200O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它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家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企业面临高缴费率,特别是当前煤炭企业处于艰难经济转型的今天,企业养老保险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就职于煤炭企业,对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有着系统的了解,本文拟就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深化煤炭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以便更好地协调企业与退休职工的利益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学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 ,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完善“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以及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这些研究无疑非常重要 ,但实施措施不够具体 ,尤其是对独立工矿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发放与管理问题还未进行专门研究。总结我国养老保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 ,并通过对河北省兴隆矿务局养老保险事业的调查了解、研究和探讨 ,笔者对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提出以下构想。以河北省兴隆矿务局为例 :河北省兴隆矿务局地处承德山区 ,距离承德…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是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险稽核工作涉及养老保险工作的"入口"和"出口".在当前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普遍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确保基金管好用好.  相似文献   

18.
我们山西煤炭社保局和阳泉、西山、晋城矿区社保公司一行8人,于去年5月份,对上海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作了一次考察学习。现就亲身耳闻目睹谈几点体会。 一、有一个符合上海实情的改革实施方案 上海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带了一个好头。改革方案不仅在上海市可行,而且已为全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方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搜索     
《工业会计》2005,(3):74-74
你对养老保险基本概念了解多少?对养老保险的新闻热点又听说过多少?如果前面的内容有不明晰的概念,输入关键词,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各界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为其提供有力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而现阶段我国针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建设仍在不断探索完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设计碎片化、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等因素制约着我国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本文阐述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