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测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特点.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具体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给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具体实施者,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指导和帮助。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所在,是微观经济的始发端。对秦皇岛区域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秦皇岛经济发展现状,对秦皇岛的经济进行分析,了解其产业结构,找出秦皇岛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秦皇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不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运行单元,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小城镇规模日益壮大,基础设施状况逐年改善.但总体上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不但影响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到国家战略层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建波 《企业经济》2007,(4):108-110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山东省壮大县域产业规模、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了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当前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冀中南地区县域经济是河北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各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有所不同,在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一、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根据冀中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先进县域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系,其众多的因素及其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它们以不同方式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十大动力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广西北部湾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同时提出广西北部湾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加快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西部地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基本途径。提出了西部地区应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发展势差和比较优势、改造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的途径来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塑造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民实现了小康,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为此,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在《关于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县域经济要以特色经济为方向,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县域旅游业是我国区域旅游的主要竞争主体之一,而县域旅游品牌的建设是主要的竞争工具之一,集中体现了县域旅游业的开发成果和发展水平。广州增城市发展县域旅游业成效显著,其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增城市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以"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为主品牌的县域旅游品牌体系,其品牌内涵逐渐丰富和饱满,已进入了品牌发展阶段,但也存在品牌核心价值不突出,独特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完善品牌体系、加强区域合作等县域旅游品牌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实现县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杜衡  陈华巧 《物流技术》2011,(23):192-195
针对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型问题,提出了结合GSC绿色度对供应商评价的方法。并构建了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模型,运用秦皇岛港物流选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经济性和绿色性。  相似文献   

12.
王璐 《价值工程》2014,(23):17-20
县域是区域的基本单位,也是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地区。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县域投资环境既和其他区域投资环境具有共同性,又由于其城乡结合等特点具有特殊性。文章根据河北省县域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对河北省各县投资环境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结构效率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秦皇岛市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效率的多角度分析,指出现阶段第二产业发育不足是制约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加快工业发展应成为该地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内18区县反映城市发展状况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估,以明确北京市各区县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确定各区县发展优势及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北京市现有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在城市服务核心区(主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山区)之间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建立朝阳-通州、丰台、石景山、海淀4个发展区.通过在各发展区内形成人流、物流循环,分担主城区人口、功能过于集中的压力.并通过功能区之间的产业连接,形成环状产业发展轴,构成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骨架.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域物流需求分析方法,以秦皇岛市为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秦皇岛市区域物流模式,提出了秦皇岛市道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雪霏  刘凯  王德占 《物流技术》2007,26(8):164-167
根据供应链风险模糊性的特点,构建了供应链风险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各级风险和供应链整体风险进行综合评判。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进一步有效地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Sewer treatment plants in New York State, US, are studied for efficienc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Substantial economies of scale are found. The degree of inefficiency for each plant is then computed and this inefficiency is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that county. The result found is that greater concentration induces a reduction in efficiency. This is argu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Tiebout Hypothesi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郑金芳 《价值工程》2010,29(26):28-29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突破口。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农户规模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生产基地科技水平低、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滞后、农民素质较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皇岛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面对目前城市旅游热现象,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许多省市发展旅游业的首选。准确地进行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可以有助于城市旅游成功的开展。通过对秦皇岛市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可以从旅游资源、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旅游发展的区位环境等方面分析秦皇岛发展城市旅游的条件,根据秦皇岛发展城市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城市品牌、产业结构、城市旅游产品等方面发展秦皇岛市城市旅游。  相似文献   

20.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re economies external to the firm, and plant, but internal to a particular lo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notion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s formally investigat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 for urba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re then traced. Under specified considerations, weak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as defined in this paper, are shown to be necessary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